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盛荚期喷施不同用量的亚硒酸钠,共5个处理(CK(清水):0 g/hm2,C1:30 g/hm2,C2: 60 g/hm2,C3: 90 g/hm2,C4: 120 g/hm2),副区为8个大豆品种。分析8个大豆品种在喷施5种用量亚硒酸钠处理中籽粒硒含量及单株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达到富硒水平,在CK处理中,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大豆标准,需要额外喷施硒肥。随着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8个大豆品种籽粒中硒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随亚硒酸钠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CK相比,C1~C4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8个大豆品种籽粒硒含量均值,提高了571.186 %~2 489.831%。亚硒酸钠用量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大于大豆品种对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影响。喷施亚硒酸钠用量(X)与每种用量下8个大豆籽粒硒含量均值(Y -均)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均=0.012X+0.003,r =0.986,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根据该方程,当大豆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大豆标准(0.1~1 mg/kg),喷施亚硒酸钠用量的范围为8.08~83.08 g/hm2。分析喷施亚硒酸钠用量与大豆籽粒硒含量的回归方程发现,郑9525的回归方程斜率最大,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大值1.997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强;齐黄34斜率最小,C4处理中籽粒硒含量达到最小值1.133 mg/kg,籽粒富集硒能力最弱。在本试验条件下,喷施亚硒酸钠对大豆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品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大于亚硒酸钠用量对单株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夏大豆症青的原因尚不清楚,需要对可能导致大豆症青的因素进行排查。研究根据两年多点调查的2 883个样本进行卡方检测,结果表明:大豆症青的发生与豆秆黑潜蝇的危害无关。  相似文献   
3.
大豆症青现象是近些年困扰黄淮海大豆生产的重要问题,但影响大豆症青发生的原因一直不是很明确。研究以16个花荚期进程不同的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分析了症青严重程度与花荚期天气、生育期进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试验年度条件下,所有大豆品种均发生了严重的症青,品种间瘪荚率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对症青株率与开花期和结荚期持续天数、高温日数、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湿度、每天14点平均气温、品种生育期等13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除了症青株率与开花期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外,与花荚期高温等其他因素均不相关。大豆生产上应防止花荚期干旱,以降低大豆症青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正>观赏向日葵为一年生草本作物,原产于北美,茎叶极像向日葵,但分枝及头状花絮较多,舌状花有橙色、白色、红褐等,有单瓣和重瓣的区别。观赏向日葵株形大小适中,可栽植于小庭院的窗前、墙边、篱笆旁,也可盆栽布置于阳台、光线充足的客厅、卧室等处。或用于摆放公共场所和布置景点,能展现出喜庆热烈的景象。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移栽天数和积温对脱毒马铃薯微型薯产量及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相应移栽天数和活动积温的关系均呈“S”型曲线,活动积温同单株产量的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4,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密切程度高于移栽期天数同单株产量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9742);适宜秋繁移栽期为9月10日~10月20日,春繁移栽期为3月20日~5月1日。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大豆品种洛豆1号的最佳播期和密度,充分发挥其高产优势,以洛豆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播期:5月28日、6月12日和6月27日,密度:13.5万株/hm2、16.5万株/hm2、19.5万株/hm2 和22.5万株/hm2)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洛豆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播期与密度。结果表明,在现有播期和密度下,播期的变化对主茎节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影响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有效分枝数、总荚数、无效荚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底荚高、单株粒重、产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密度的变化对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无效荚数影响不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底荚高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总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播期对洛豆1号产量的影响要比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洛豆1号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6月中下旬,适宜种植密度为16.5万~19.5万株/hm2,其中播期6月27日、密度16.5万株/hm2处理组合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花生新品种豫花9326是河南省花生升级换代的理想品种,但配套的施肥方案尚不完善。试验研究了不同的肥料配比处理对豫花9326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肥料配比为尿素343.5 kg/hm2、过磷酸钙93 kg/hm2、氯化钾217.5 kg/hm2、钼酸铵0.30kg/hm2、硼酸9.0 kg/hm2、硫酸钙450 kg/hm2时豫花9326产量达到7 973.75 kg/hm2,经济效益为51 977.75元/hm2,扣除肥料成本后净效益比对照增加3 217.50元/hm2。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大豆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于全国领先位置,但是单产却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豆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水平相对较低。所以,要尽可能地促进大豆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减少成本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让大豆产业朝着大且强的方向发展。本文深入剖析了大豆机械化种植的现状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更好推动大豆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典型相关分析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一批玉米新组合产量性状与形态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揭示该两组性状的相互关系,提出能够协调两组关系的组合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长期定位14 a(2004年始)的水肥耦合试验为平台,于2017-2020年连续4 a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对大豆产量及成产因素进行测定分析。探明半湿润偏旱区不同降水年景下大豆对水肥耦合的响应,为实现大豆增产及水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大豆生育期干旱发生不同的4 a, 2017年苗期—花期,2018年荚期,2019年盛花期,2020年鼓粒期,大豆的产量趋势一致,同一年度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大于383 mm灌水能打破干旱的约束,可满足大豆的生长,使产量显著增加;氮肥对产量的影响较平缓,大体趋势是升-降-升-降,以N90达最大值。磷肥对产量影响更平缓,趋势与氮肥一致,4个年度以P84产量最高。3个因素影响大小为水>氮肥>磷肥。有效荚数对水肥的响应较敏感,百粒质量对水肥的响应较平稳。不同年景不同时期的干旱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要素不同,盛花期的干旱对有效荚数影响较大,荚期干旱对百粒质量影响最大,鼓粒期对产量影响较小;生产上应重视大豆花期和荚期的水分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