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我国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 Wallr.)生理小种的种类与分布,通过盆栽鉴定的方法,对我国内蒙古、新疆、河北、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甘肃等8个地区62个样点的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构成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地区的生理小种种类比较丰富,分别为7、6、5种.内蒙古以高毒力的...  相似文献   
2.
选择克里雅河流域于田绿洲为典型样区,以绿洲土、盐渍土、棕漠土及风沙土为对象,分析了4种土壤酶活性和9种理化因子的特征,结合通径分析讨论了土壤酶活性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绿洲土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风沙土最低;绿洲土土壤水分含量最大,盐渍土、棕漠土和风沙土次之;风沙土容重最高,盐渍土、棕漠土和绿洲土次之;各土壤类型盐渍化程度均较高,pH值差异不显著,均表现为弱碱性;地下水埋深在各土壤类型间的变化范围较大。通径分析显示,土壤水分、容重、有机质、全氮、地下水埋深与4种土壤酶活性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有效磷对碱性磷酸酶有极显著影响。有机质是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最主要因子,同时容重对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有较大的直接正效应,影响蔗糖酶活性的主要因子是有机质,全氮是影响脲酶活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按国标分析方法,对‘甘啤3号’大麦芽干品中主要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麦芽中氨基酸总含量为19.95%,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75%,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75、1.11 mg.(100 g)-1,矿质元素中K、Ca、Fe、Zn、Mg含量分别为18、120、6.1、2.1、360 mg.(100g)-1;VB1为0.469 mg.(100 g)-1,VB2为0.238 mg.(100 g)-1,VE为0.66 mg.(100 g)-1.  相似文献   
4.
云南古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化验分析,研究云南古茶园土壤化学成分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有机质4.66%、碱解氮167.48 mg/kg、速效磷13.57 mg/kg和速效钾81.46 mg/kg,有效硼1.07 mg/kg、有效钙292.93 mg/kg、有效镁47.2 mg/kg、有效铁85.99 mg/kg、有效锰20.72 mg/kg、有效铜0.93 mg/kg和有效锌1.33 mg/kg,全铬74.28 mg/kg、全铅96.67 mg/kg和全汞0.13 mg/kg。有机质含量高于中国目前一等土壤生产水平和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土壤含量水平,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均低于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土壤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黔湄系列品种所制普洱茶品质,以晒青、炒青为原料,采用普洱茶熟茶发酵工艺生产普洱茶,并用云南大叶种普洱茶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黔湄系列普洱茶滋味带鲜爽味、叶底嫩、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远远大于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的含量。可为贵州茶产业多样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天然气泄漏可能导致的火灾或爆炸后果.以某天然气分输站场为例,采用定量风险评价软件PHAST RISK对其工艺设施和管道发生泄漏或破裂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进行了后果模拟和定量风险评价.认为评价结果对于指导制订和实施风险降低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主要探究内生真菌Acremoniumsp.D212(枝顶孢霉D212)与植物激素水杨酸相互作用调控植物发育的机制。[方法]用枝顶孢霉D212与三七共培养后,通过转录组测序及PCR方法,检测基因表达;将枝顶孢霉D212接种水稻培养后,进行免疫反应,观察枝顶孢霉D212在水稻根中的定殖及水稻根系的发育情况;利用免疫组化及细胞学的方法观察生长素输出蛋白的细胞定位。[结果]枝顶孢霉D212与三七共生时,引起了水杨酸途径及病程防御相关基因的大量表达,但没诱导病程防御反应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但是,降低了独脚金内酯中PnDAD2d,PnD14c及PnD27基因的表达。枝顶孢霉D212可以同水稻共生,并可大量定殖于水杨酸受体突变体OsNPR1-RNAi植株中,促进根系的生长。枝顶孢霉D212与水稻OsNPR1-RNAi突变体的共生降低了生长素输出蛋白OsPIN1与OsPIN2在根表皮细胞中的细胞膜定位。[结论]枝顶孢霉D212与宿主植物共生需要水杨酸受体NPR1,并改变生长素的运输而影响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8.
1病原微生物侵害宿主的结果 微生物杀死宿主,同时也使本身陷入生存危机,病原微生物需要以活体细胞或物质为食。自身可能被宿主的免疫系统消灭和完全驱除体外。病原微生物与宿主达成寄生关系。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动物身体上,从动物那里索取少量食物,同时不致引起动物强烈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防控效果,在室内测定了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并对种内干扰和分摊竞争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取食量和寄生量均随着蚜虫密度增加而增加,取食量和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白足蚜小蜂对桃蚜的理论最大取食量2.809头,瞬时攻击率0.218,处理时间0.023 d;白足蚜小蜂对3~4日龄桃蚜寄生量最大,为47.62头,寄生瞬时攻击率0.723,处理时间0.021 d.搜寻效应均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与蚜虫密度呈负相关.白足蚜小蜂个体之间存在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增加,单头寄生率相对下降,分摊竞争强度增大,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由功能反应、种内干扰等指标可见白足蚜小蜂对桃蚜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芹菜田土壤结构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芹菜田的土壤结构和有机碳组分变化。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可降低土壤容重,提升土壤总孔隙度,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有机碳及其碳组分含量。其中以增施有机肥6 000 kg/hm~2和4 500 kg/hm~2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建议该区芹菜在施用化肥的同时添加有机肥4 500~6 0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