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泥岩含量对填料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昔格达填料是由泥岩和砂岩混合而成的一种混合料,昔格达地层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地层,由此也导致其填料的特殊性。综述了填料中泥岩含量在颗粒级配、含水量、渗透性、抗剪强度、压缩性、固结性等方面的影响,指出只要适当的控制填料中泥岩和砂岩的混合比例,昔格达填料是可以达到高速公路路基填料的要求的。  相似文献   
2.
岩质边坡确定性块体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先华  聂德新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180-181,185
在岩质边坡中,岩体的失稳与破坏主要受岩体内结构面的控制,它们相互之间的空间分布位置、组合关系(包括自然边坡或边坡开挖面的产状)和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对边坡的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野外测量的结构面资料,用一定的几何图形植入三维地形模型中,可以直观显示各软弱结构面的空间展布规律和交切关系,再根据赤平投影原理进行分析统计,确定优势产状,进而对边坡在潜在不稳定块体宽度、高度、体积、失稳模式和滑动方向做出定量的判断,从而指导现场工作人员采取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裂隙网络模拟的岩质边坡潜在滑面搜索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些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当中,往往由于勘探资料的缺乏,无法对构成未来边坡失稳破坏的主要结构面进行了解,也无法确定未来滑面的位置。针对岩质边坡潜在滑面的位置及具体形态等问题,利用裂隙网络模拟的方法对各结构面进行统计,确定了边坡破坏的结构面组合模式以及潜在滑面位置。  相似文献   
4.
鄂西某电站右坝肩中上部缓倾坡内的层状岩体深部,存在顺层发育的岩溶坍塌堆积物,该坍塌堆积层厚约2~3m,坍塌半径约为20~30m,主要由白云质灰岩碎块、泥砂物质和钙质胶结物组成.它们的存在,可能会构成影响坝肩岩体渗透稳定性的控制性边界条件之一,因此,针对该溶蚀坍塌层展开渗透试验研究,从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两个方面阐述其渗透变形特征,进而定性地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白水江横丹水电站杜家山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带土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根据对滑坡的现场调查以及滑带土样品的试验值,确定了计算滑坡稳定性及剩余滑坡推力的抗剪强度参数,在不同工况下对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滑坡整体在各种条件下是稳定的,次级滑坡体也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鄂西溇水上游碳酸盐岩分布区岩石的溶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强  谢晔  聂德新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233-234,237
对碳酸盐岩类岩石样品的溶蚀试验表明,岩性对溶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各类岩石在启动溶蚀速率上的差异.在相同温压、相同比表面积的条件下,灰岩类岩石样品的启动溶蚀速率大于白云岩类岩石样品的启动溶蚀速率.但当样品在水岩反应过程中有不同的比表面积时,溶蚀作用的强弱或快慢就取决于岩石溶蚀速率与水岩反应有效接触面积的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河上游某滑坡坝由两岸滑坡物质形成,进而形成了天然堰塞湖,附近区域现已成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了对该滑坡坝的渗透稳定性进行较深入的研究,首先通过试验资料确定了坝体与湖积纹泥渗透稳定的可能破坏形式、临界水力坡降和允许水力坡降,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维数值计算对滑坡坝在正常湖水位与极限湖水位两种工况进行了渗透稳定性评价。具体评价方法为,在每种工况下先评价计算范围内最大水力坡降方向每一格点(计算剖分网格)的渗透稳定性,进而评价整个坝体的渗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湖水位与极限湖水位两种工况下,坝体均不会出现渗  相似文献   
8.
刘彬  聂德新  李树武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228-229,233
巴丁滑坡位于澜沧江里底水电站坝址区。通过现场的调查研究,查明了巴丁滑坡的范围、坡体形态、目前的稳定性;在滑坡前缘剪出口找到了滑带土,并对其进行了物理力学试验,确定了滑带土的力学参数。最后应用滑坡稳定性计算程序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巴丁滑坡在各种工况下都是稳定的,这一结果同时也验证了作者的现场定性判断。  相似文献   
9.
水电站位于由川西三大主要活动断裂鲜水河断裂、安宁河断裂、龙门山断裂构成的“Y”地带,本文对工程区主要断裂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主要断裂的活动性及地震,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枢纽区及库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