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起伏地形下水汽压空间分布式模型,通过插值计算重庆市100m高度和实际地形下月平均和年平均水汽压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重庆市水汽压的季节变化很明显;而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水汽压逐渐减小;各月水汽压的最小值出现在东北山区。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正日益影响着全球的环境与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一直受缺水困扰。水资源承载力作为衡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已成为水资源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此,在总结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取得的成果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暖冬的气象成因及对农林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已出现了 18个暖冬。这种经常出现的气候异常 ,有一定的气象成因 ,对农林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并提出了降低暖冬对农林业危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田土壤湿度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多层误差反传网络结构模型和一维时间序列拓展的方法,发展了一种新的旱季农田土壤湿度预报模式。该模式不公预报准确性高,而且不受中期降水预报准确性的影响。一般只要具备386以上的计算机条件即可进行工作,十分便于业务预报推广。  相似文献   
5.
太阳辐射直接透射率的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来自全国66个日射站的太阳辐射及679个常规气象站的日照资料,在数据集群的基础上,建立了直接透射率的不同(各站各月模式、各月模式、各站模式、综合模式)估算模式,研究直接透射率的推算方法。经过对各种模式计算结果的误差指标的综合评估分析,最终确认各月模式为最优模式。文章选取各月模式,在GIS支持下利用Kriging内插法,得到1km×1km的全国月直接透射率空间分布图,并分析了月直接透射率的空间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冬季极端温度的变化及其与AO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51-2005年中国北方地区297站冬季(12月~次年2月)的逐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析计算出1951-2004年该区域内4种冬季极端温度指数(暖日、冷日、暖夜和冷夜)及其分布,并研究了其与同期北极涛动(AO)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国北方东部地区,冬季暖日天数的分布从南向北增加;在北方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和新疆北部较小,南疆较高。冬季冷日天数的分布总体上在北方东部从南向北递减;在西北地区比较复杂,在青藏高原较高,在南疆比较小。冬季暖夜天数的分布复杂,形成几个高值中心,分别在华北地区的河北、西北地区的新疆中部以及东北中部,其它地区较小,如青藏高原和北疆。冬季冷夜天数的分布,高值分布在辽宁北部、内蒙古的中东部、新疆北部和青海东南部;低值分布在华北地区的河北和西北地区的新疆南部。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暖日天数和暖夜天数显著增加,而冬季冷日天数和冷夜天数显著减少。冬季暖日天数和暖夜天数在天数高值区发生的概率增加了,而冬季冷日天数和冷夜天数在天数高值区发生的概率减少了。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当冬季AO指数偏强时,冬季暖日天数和暖夜天数偏多,冬季冷日天数和冷夜天数偏少;反之,冬季AO指数偏弱时,冬季暖日天数和暖夜天数偏少,冬季冷日天数和冷夜天数偏多。其中显著相关的地区表明了冬季AO对这些地区的极端温度指标有显著的影响,反映出在显著相关的地区两者联系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春季沙尘暴的区域性时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方差极大准则下的正交旋转因子分析(REOF),对我国西北地区近46a(1960-2005年)春季沙尘暴日数资料序列进行客观分区,并采用11年滑动平均方法和morlet小波对其各区区域性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春季沙尘暴可划分为5区,它们是河套区、南疆区、高原区、河西区和北疆区。2)西北各区的春季沙尘暴日数自1960年以来有下降趋势,南疆区下降趋势最快,北疆区下降趋势较缓,其它三区数值接近,且夹与上述两区之间。3)在年代际变化方面,南疆区下降趋势明显,各年代也呈现下降趋势。河套区和河西区沙尘暴从60年代开始有增加,分别在70年代初和70年代末达到峰值,然后转而下降。除南疆区以外的其它4个区春季沙尘暴日数较少,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在90年代中期开始有所回升,到21世纪初又呈现下降趋势。4)在年际变化方面,利用小波分析方法清晰分析出西北各区域春季沙尘暴日数的年际变化,对小波功率谱进行90%的信度检验,提高小波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得出了各区周期主要集中在2~3a和4~8a周期尺度上。  相似文献   
8.
近54年临汾市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文义  缪启龙  段春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13-12615
利用临汾市1954年1月~2007年12月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临汾54年来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冷积温和热积温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54年来临汾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尤其是春、冬季升温显著,且冬季升温大于春季升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冷积温显著上升,年极端最高气温和热积温略有上升;冷冬皆分布在80年代以前,而暖冬主要分布在90年代以后;凉夏主要分布在80年代,酷暑主要分布在80年代以后;90年代以来酷暑和暖冬频繁出现。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981-2006年河北省10个国家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木本植物物候观测资料和47个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线性倾向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EOF和REOF等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北省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河北省木本植物展叶始期总体呈提前趋势,其中东部沿海平原提前趋势最大,中南部平原次之,西北部山区最小;叶初变色期主要表现出推迟趋势,生长季长度以延长趋势为主;春季气温对展叶始期的影响最显著,河北省春季气温每上升1℃,木本植物展叶始期提前4.6d;各站点生长季倾向率与年均温倾向率呈显著正相关,即年均温升幅大的站点,生长季延长的幅度也较大。研究结果对丰富河北省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丰蜜桔冻害的气候指标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1961-2000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资料,结合南丰蜜桔历年冻害情况,确定南丰蜜桔冻害的气候指标;应用GIS小网格推算技术,根据冻害指标计算得到冻害气候风险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叠加由遥感解译的南丰蜜桔可种植土地利用类型,细化得到南丰蜜桔冻害风险分布;在风险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冻害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南丰蜜桔受轻度冻害的气候风险在海拔较低的主产区一般为4~5年一遇;中度和重度冻害区域主要为20年一遇区和40年一遇区,而蜜桔的收益期一般为15a,可见,南丰县具有比较优越的蜜桔种植气候条件,种植蜜桔的气候风险较小.由于该方法考虑了蜜桔可开发种植土地利用类型,且地理背景数据分辨率高达25m×25m,因而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