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紫外(Ultraviolet,UV)胁迫对棉铃虫体内保幼激素JHI、JHII和JHIII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体内JHI、JHII和JHIII的滴度均随着日龄的变化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与1日龄相比,CK、1h/d、5h/d组在2、3、4日龄时的JHI、JHII和JHIII滴度均升高,其中1h/d和5h/d组的JHI、JHII和JHIII滴度在2日龄时达到最高值,且达到显著水平,然后均随着日龄的增大逐渐下降,9h/d组JHI、JHII和JHIII滴度则随着日龄的增大显著降低;棉铃虫体内JHI、JHII和JHIII的滴度随着UV照射时间的延长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照射时间为5h/d和9h/d时,2~5日龄棉铃虫体内的JHI、JHII和JHIII滴度显著低于对照水平,不同日龄虫体内的JHI、JHII和JHIII滴度均在9h/d时达到最低;此外,日龄与UV照射的交互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A(UVA)是一种重要的非生物环境因子。表皮是生物抵御UV的第一道防线,海洋生物、高等植物和人能通过改变表皮的形态和生理结构抵抗UV辐射。通过使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赤拟谷盗的幼虫遭受2 h或4 h的UVA辐照后表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辐照时间的增加,幼虫表皮的分泌物增加,外表皮增厚,外表皮的电子致密区增大,但内表皮细胞核,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形态没有受到UVA辐射的影响。这说明赤拟谷盗可通过改变表皮细胞结构抵御UVA损伤。  相似文献   
3.
自1949年以来,我国的植物保护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物理防治作为重要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及产品创新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该文综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灯光诱控、色板诱控、物理阻隔、温度控制、辐照不育等害虫物理防治的理论、技术、设备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成果,并对农业害虫物理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建立现代植保技术体系,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citriKuwayama是柑橘、脐橙等芸香科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sexmaculata(Fabricius)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天敌昆虫。为了评价六斑月瓢虫对柑橘木虱的控害潜能,在室内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六斑月瓢虫的1龄、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的低龄、高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反应。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能较好地拟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其中六斑月瓢虫1龄幼虫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为55.55头/d、高龄若虫为66.66头/d;六斑月瓢虫4龄幼虫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为500头/d、高龄若虫为200头/d、成虫为200头/d;六斑月瓢虫成虫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为333.33头/d、高龄若虫为250头/d、成虫为125头/d。六斑月瓢虫对柑橘木虱的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由于捕食者自身密度的干扰,当柑橘木虱密度不变时随着六斑月瓢虫密度的增加,瓢虫单头捕食量减小、捕食效率降低、分摊竞争强度增大。本研究为田间应用...  相似文献   
5.
UVA 辐射对赤拟谷盗表皮超微结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线A(UVA)是一种重要的非生物环境因子。表皮是生物抵御UV 的第一道防线,海洋生 物、高等植物和人能通过改变表皮的形态和生理结构抵抗UV 辐射。通过使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赤 拟谷盗的幼虫遭受2 h 或4 h 的UVA 辐照后表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辐照时间的增加,幼虫表 皮的分泌物增加,外表皮增厚,外表皮的电子致密区增大,但内表皮细胞核,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形态没有 受到UVA 辐射的影响。这说明赤拟谷盗可通过改变表皮细胞结构抵御UVA 损伤。  相似文献   
6.
通过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盐渍化弃耕地田间试验,研究了弃耕地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对弃耕地不同恢复年限处理土壤团聚体特性的变化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盐渍化弃耕地开垦后增加了大团聚体数量(特别是5 mm和5~2 mm粒径团聚体),且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整体上大团聚体(直径0.25 mm)比例均呈先下降(恢复1年)后增加的趋势,微团聚体(0.25 mm)比例呈先增加(恢复1年)后下降的趋势。团聚体R0.25、MWD和GMD恢复1年较弃耕地有所降低,恢复5年、恢复10年和恢复15年均高于弃耕地,且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土壤团聚体D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呈现出相反的趋势。盐渍化弃耕地在恢复5年的土壤中团聚体结构性和稳定性显著高于弃耕地,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害虫绿色防控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举措,灯光诱控技术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年的田间应用证明农用诱虫灯控害高效、清洁环保,且能与其他多种害虫防控策略兼容,极大地减少了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本文根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综述了当前农用诱虫灯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用诱虫灯的田间应用技术要求,并对灯光诱控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笔者根据藏医的传统,搜集民间经验,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参考有关资料,用15种藏药配伍,对68例家畜支气管肺炎,大叶性与小叶性肺炎,坏疽性肺炎,肺充血,肺水肿,肺气肿,肺脓肿,幼畜肺炎等进行治疗,其结果有效率达96%,治愈率达80%,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不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液体肥对加工番茄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液体肥的可行性及作物种植中的减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采用微区控制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空白对照NF、单施化肥CF100、化肥全量配施有机液体肥CF100SW、化肥减量10%配施有机液体肥CF90SW、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液体...  相似文献   
10.
开垦对盐渍化弃耕地土壤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盐渍化弃耕地为对象,研究人为开垦5年后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变化,进而评价开垦对土壤团聚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弃耕地开垦后增加了大团聚体数量;干筛数据表明,开垦前后各土层0.25~0.053 mm粒径团聚体所占比例均最高,占总量的35.50%~47.32%,与其他各粒径差异显著(P0.05);湿筛数据表明,团聚体多在0.053 mm以下,占总量的27.09%~64.50%;干、湿筛数据均表明,开垦后0~5 cm,5~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大于0.25 mm团聚体所占的比例(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较弃耕地均有显著提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弃耕地开垦后各土层土壤的分形维数(D)较开垦前均有所降低,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分形维数(D)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表明开垦后土壤团粒结构变好,稳定性增强,尤其是在0~20 cm土层表现更为明显。干旱区盐渍化弃耕地人工开垦结合合理的管理措施,有利于土壤大团聚体的增加和土壤结构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