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25篇
综合类   72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得城乡交错带成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基本特性,并根据现状和未来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探讨西南丘陵山区(以渝北区为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研究方法: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计算法、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城镇体系规划法,层次分析法(AHP)。综合3种潜力测算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方案权数,得出渝北区规划目标年的居民点整理潜力值。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可综合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与城镇体系规划3种方法,通过对各方案赋权重值得出潜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重庆市丰都县土地生态敏感特性和区域实际情况,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值作为输入,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得分作为输出,基于多层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构建了具有15个隐含层神经元的3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通过Matlab R2012b随机选取2013年317个总样本中的200个样本,将其中的70%,30%分别作为网络的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用于训练及检验BP-ANN,将剩余117个样本测试网络,再将2014年317个村的相关指标值代入人工神经网络通过模式识别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丰都县农村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空间分异现象,并使用因子分析法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影响丰都县农村土地生态安全的因素。结果表明:(1) 117个测试样本中相对误差小于5%的样本占98.21%,BP-ANN模型精度良好;(2) 2014年丰都县各村土地生态安全评分为40.47~55.73,平均得分49.19,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空间上土地生态安全评分全局Morans’I指数为0.34,空间呈自相关性,县域内西北部的农村土地生态状况较好;(3) 影响丰都县农村土地生态安全的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植被生物条件、土壤条件、景观多样性、生态建设与发展协调程度、降水条件、水域条件。BP-ANN模型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导致的误差,精确的评价结果对区域土地生态保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户收入的农村土地流转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物理动力学的分析方法,从农村土地流转的几个利益攸关方角度分析土地流转的驱动力.根据当前农村的生产实际和土地流转的特点,把农户分为两种类型,运用成本——收益法对两类农户在土地流转前后的收益进行探讨,并建立模型.结合实地调查资料,运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讨论.得出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户收入增加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及城镇发展态势的巨大改变,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进行研究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生态绿当量模型,以库区腹地云阳县为例,计算全县及其分区的绿当量。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县看,绿当量虽大于1,但是森林覆盖率远低于最佳森林覆盖率水平,需要从全县层面综合调整;各个分区绿当量水平不均,中心城镇工矿聚集区绿当量为0.82,需要增加园地和牧草地及林地面积、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促进用地结构优化;偏远乡镇农业综合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区绿当量较高,但是应在维持现有绿当量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6.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耕地资源安全居于国家资源安全的核心地位。从耕地资源的主要功能出发,分析耕地资源安全的内涵,探讨建立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思路,提出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状态评价奠定技术基础,并提出了应用该指标体系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是一种重要的决策机制。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中"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体现。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研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建立公众参与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提高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县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以四川省犍为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省犍为县县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调查的基础上,选取相应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对犍为县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对犍为县今后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化对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庆媛  雷燚  程叙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21-2823,2936
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点,在探讨土地资源安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土地生态、利用、产权、市场、税收、价格、金融、文化意识等方面分析了城镇化对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城镇化过程中确保土地资源安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户分化的村域居民点用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从地块尺度探讨农户分化背景下的农户层面居民点用地演变特征及其趋势,为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分类调控方向与模式提供依据。以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古泥村为典型案例,从农户家庭收入、就业职业、就业地点3个方面对农户分化类型进行界定基础上,解析农户地块尺度居民点用地规模、形态、内部功能结构等方面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农户地块尺度居民点用地规模存在"农业种养殖主导生计类型"农户户均面积最大,"既离土又离乡式非农主导生计类型"农户人均用地面积最大,"离土不离乡式非农主导生计类型"农户户均用地面积和人均用地面积均最小;非农型、农业型农户地块尺度居民点用地斑块空间形态最复杂,就地非农型和农业主导型农户居民点用地斑块空间形态较为简单,且趋于规整的方形;就地非农主导型、农业主导型农户房屋形态更为紧凑和集约,农业型农户房屋形态更为松散和粗放;就地非农主导型、农业主导型农户房屋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非农型农户土木结构所占比例最大;农户分化对其居民点生产功能占地比例影响不大,农户非农化对其居民点居住功能影响较为显著,即农户非农化程度越高,其居民点居住功能越强;农户层面上居民点服务功能比例偏大是造成户均用地偏大和集约利用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也是未来管制户均用地规模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