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CA)_(12)(AG)_(12)及(TA)_(16)生物素标记探针及磁珠富集法构建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随机挑选254个克隆进行PCR筛选,得到51个候选克隆(20.1%)。其中,32个克隆来源于CA-文库,另19个克隆来源于AG-文库。测序发现48个克隆含有微卫星重复单元,通过序列比对,最终获得40个具有特异微卫星序列的阳性克隆。微卫星(GA/CT)_N及(CA/GT)_n 2碱基重复序列分别占所有分离的微卫星数目的20.7%及60.4%。此外,还检测到其它多种微卫星重复类型,如(AT)_n、(GC)_n、(TGG)_n、(AAG)_n、(AAT)_n、(GAA)_n、(GTGC)_n、(GCGT)_n、(GGTTA)_n、(GTGCGT)_n,占检测到的微卫星数目的18.9%。获得的微卫星序列中属于完全型序列的有76条(68.5%),不完全型序列的有22条(19.8%),另有13条属于复合型序列(11.7%)。微卫星(GT/CA)_n 2碱基重复次数(3~52次)要远大于(GA/CT)_n 2碱基次数(3~27次)。获得的微卫星序列长度大小范围为129~601 bp,平均为286 bp。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斑节对虾分子育种及资源评价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自互联网发明以来,网络信息得到蓬勃迅速的传播和发展,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通过整合页面,分类编排,成为一个信息整体.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有300多家水产网站(大陆地区),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其它国家,但是在质量上,还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在台湾、香港地区,因为网络信息产业比较发达,在水产行业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卵巢组织cDNA文库中筛选并获得了斑节对虾MKK4基因的cDNA片段,然后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研究了MKK4基因在雌雄个体不同组织、卵巢不同发育阶段及未成熟和成熟精巢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KK4的mRNA在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未成熟精巢中表达量最高,其次分别为雌、雄个体的肠。在精巢不同发育阶段,其在未成熟精巢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成熟精巢。对卵巢不同发育期的研究表明,从Ⅱ期开始,随着卵巢的发育,MKK4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到第Ⅵ期时表达量达到最高。而在Ⅰ期的表达量虽高于Ⅱ期和Ⅲ期、低于Ⅳ期,但其与其他3期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广东1个鲮原种群体的种质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收集西江流域肇庆段的野生鲮鱼苗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其生长情况,测量形态参数,结果表明,该批鲮原种存在体色及生长性能等方面的分化一种体色淡黄,命名为子群体h,一种体色青,命名为子群体q;子群体h的生长性能优于子群体q。从2个子群体中各取24个个体进行RAPD分析。20条随机引物扩增共获得了179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2条。用popgen软件进行RAPD数据处理,结果是总群体的平均杂和度为0.1281,遗传距离为0.1232;子群体h的平均杂和度为0.1248,遗传距离为0.1151;子群体q的平均杂和度为0.1164,遗传距离为0.1010;2个子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值为0.1383。这个结果表明,该原种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对捕自粤东海域的47尾野生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变异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10种其他平鲉亚科的同源序列,分析了平鲉亚科的分子系统。结果表明,所获序列长度在538~544bp之间,具69个碱基替换位点和36个插入/缺失位点;控制区碱基组成中,A、T、C、G含量分别为34.5%、29.0%、15.8%、20.7%。共检测到38个单倍型。该种群的单倍型多样度(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78和0.0192。以鲉亚科棘鲉Hoplosebastes armatus作为外群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褐菖鲉为11种平鲉亚科中较早分化出的种,位于进化树的基部;平鲉亚科为单系群,分为4个分支,分别为平鲉属Sebastes、菖鲉属Sebastiscus、眶棘鲉属Hozukius和无鳔鲉属Helicolenus,与传统的分类地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区序列不仅适合褐菖鲉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同样也适合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4种鲤科鱼类的14对微卫星引物对西江流域一批野生鲮进行PCR扩增。将各扩增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发现引物MFW1、MFW2、MFW15、MFW17、Cc7、Cc11、Bgon22扩增出的产物含有微卫星重复序列。进一步对鲮的微卫星位点MFW1、MFW2、Cc7重新设计引物,并将其分别命名为Cm1、Cm2、Cm3,新引物对鲮的扩增特异性增强。采用引物Cm1、Cm2、Cm3、Cc11、MFW15、MFW17、Bgon22对西江流域一批野生鲮进行引物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除引物MFW15、Cc11无多态性外,其余5对引物(Cm1、Cm2、Cm3、MFW17、Bgon22)在取样群体中扩增图谱带型丰富,随引物不同,各标记在群体中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到16个。各微卫星座位的期望杂合度(He)及观察杂合度(Ho)范围分别为0~0.9038和0~1,平均分别为0.6881(0.1819SD)和0.7772(0.1931SD)。座位连锁分析显示Cm1与Bgon22之间存在显著性水平连锁关系(P<0.05),其余各座位之间未检测到明显的连锁关系(P>0.05)。研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6823,多态性水平相对较高。以上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7个微卫星座位适于对鲮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合浦珠母贝微卫星DNA标记分离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素标记的(CA)15、(AG)12、(ACA)15、(GATA)8、(GATT)75个探针和磁珠富集法构建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随机挑选500个进行PCR筛选,得到138(27.6%)个候选克隆,测序分析发现130个克隆含有微卫星基重复单元。进一步通过序列比对,最终获得109个具有特异微卫星序列的阳性克隆,其中包含179个微卫星DNA结构域。获得的微卫星序列中,属于完全型序列的有154条,不完全型重复型序列有19条,复合型重复序列有6条。序列长度为70~490bp,平均295bp。微卫星核心序列两碱基重复3到39次,绝大多数序列重复次数大于10。基于微卫星两端的侧翼序列设计并获得了13对能够在马氏珠母贝基因组有效扩增的微卫星引物。本研究旨为进一步开展马氏珠母贝分子育种及资源评价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合浦珠母贝微卫星DNA标记的分离与筛选。[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的5个探针,用磁珠富集法构建合浦珠母贝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并对文库进行筛选、测序与引物多态性筛选。[结果]对500个克隆进行PCR筛选,测序分析发现130个克隆含有微卫星重复单元。序列比对后最终获得109个具有特异微卫星序列的阳性克隆,其中包含179个微卫星DNA结构域。基于微卫星两端的侧翼序列设计并获得了13对能够在合浦珠母贝基因组有效扩增的微卫星引物,其中8对在种群中(n=32)具有扩增多态性,其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在0.239~0.787;等位基因数在2~9个;观测杂合度介于0.22~0.56;期望杂合度的变化范围为0.25~0.83。[结论]这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合浦珠母贝的遗传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鲮、麦瑞加拉鲮和露丝塔野鲮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中的野鲮亚科(Labeoninae).这三种鱼类种苗外形相似,仅凭形态上的差别难以区分,而在实际生产、种苗引进及苗种放流时需要进行严格的鉴定.本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对鲮、麦瑞加拉鲮和露丝塔野鲮进行种苗鉴定的分析,并利用三种鱼类cyt b基因序列的差异进行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斑节对虾家系氨氮耐受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非洲(F)、泰国(T)、印尼(Y)3个地理群体的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1Ttonodon)为亲本构建家系,通过96h氨氮急性毒性试验对其中45个家系进行氨氮耐受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96h高氨氮的胁迫下各家系的死亡率为15.56%~100%,斑节对虾家系间对氨氮的耐受性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死亡率低于30%的高氨氮耐受性家系有7个,死亡率在30%~60%的中等氨氮耐受性家系有29个,死亡率高于60%的低氨氮耐受性家系9个。不同父本和母本来源的家系氨氮耐受性由高到低分别为来源非洲、印尼和泰国。不同交配组合氨氮耐受性由高到低分别为F♀×F♂、Y♀×Y♂、Y♀×T♂、T♀×Y♂和T♀×T♂。对印尼和泰国杂交组合家系的氨氮耐受性进行杂交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在氨氮耐受性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1.98%~19.80%),其中Y♀×T♂组合的杂交优势高于T♀×Y♂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