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29篇
  25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0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洞庭湖环湖丘陵区几种代表性稻田作物生产子系统生态经济功能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稻-稻-大麦”系统和”稻-稻-油菜”系统的物质生产功能及综合经济效益明显强于“稻-稻-绿肥”系统。但能量转换功能则以”稻-稻-大麦”系统最优,“稻-稻-绿肥”系统次之,”稻-稻-油菜”系统较差。由于”稻-稻-油菜”系统能量转换功能弱的原因并非光能利用率低,而是生产投能转化率较差,这可通过栽培技术措施加以解决。从总体看,“稻-稻-油菜”和“稻-稻-大麦”系统的生态经济功能明显优于“稻-稻-绿肥”系统。  相似文献   
2.
少免耕土壤生态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国内外少免耕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少免耕对土壤理化性状、生物性状、土壤水分利用的效应以及对作物病虫草害的影响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提出我国推行保护耕作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点试验资料,通过高稳系数、丰产性参数、稳定性参数及抗旱系数的计算,对参试玉米品种高产稳产及抗旱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试验地点间的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参试品种对不同试验地点的适应性有显著差异;灌溉增加了所有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洛玉1号和俞单3号高产稳产性最好.丰产性参数很好地反映了品种间的丰产性差异,高稳系数则较全面地反映了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综合性能.方差和变异度与玉米品种的稳产性关系不密切.参试品种间的抗旱系数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特早熟春大豆湘春豆25号的秋播增产潜力,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苗前期施复合肥、苗后期施尿素等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湘春豆25号秋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x1)、苗前期施复合肥(x2)两因子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苗后期施尿素(x3)主效不显著,与x1,x2互作显著;湘春豆25号翻秋种植适合高密度、高肥力水平下栽培;中等肥力土壤上栽培,产量2400kg/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模式有39个,其主要决策因素取值范围:种植密度57.58~61.51万株/hm2,苗前期施复合肥316.8~427.65kg/hm2,苗后期施尿素202.44~284.34kg/hm2.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其技术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胡乱丢弃、吞控焚烧、直接还田和加工粗饲料等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着“三低一重”的缺点,即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介绍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腐熟还田技术、饲料转化技术、能源化技术及秸秆在工业上的各种应用。认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也是缓解农村饲料、肥料、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栽培方式对陆两优996产量形成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施氮180kg/hm2与不施氮条件下,比较了宽窄行和等行距两种栽培方式对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产量形成特性与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等行距栽培相比,宽窄行栽培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原因在于: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数;促进穗分化,提高每穗总粒数;增大叶面积,延缓叶片衰老,促进物质积累;降低茎鞘物质输出率,改善源库关系。(2)与等行距栽培相比,宽窄行栽培的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率与氮素吸收效率显著提高,氮收获指数与氮素利用效率显著下降,而氮生理效率与氮肥效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凋落物组成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明确凋落物多样性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和多度,继而潜在地改变凋落物分解的微生物学机制有助于认识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通过小盆模拟试验,应用磷脂脂肪酸谱图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物种马尾松和湿地松的凋落物分别与白栎和青冈的凋落物混合,与单一针叶凋落物分解时相比,针阔混合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1)针阔混合凋落物分解时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fatty acids,PLFA)总量低于单一针叶处理,细菌和放线菌的相对多度高于单一针叶处理,真菌则相反,群落真菌/细菌低于单一针叶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差异主要来自于真菌;(2)主成分分析表明:针阔混合凋落物分解与单一针叶凋落物分解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两个时期(分解9个月和18个月)主成分一分别可以解释65.74%和89.63%的变异,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18∶2ω6,9、18∶1ω9c、17∶0和10Me18∶0等磷脂脂肪酸;(3)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凋落物初始C/N和木质素/N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的相对多度与凋落物初始C/N和木质素/N显著负相关,真菌则与凋落物初始C/N和木质素/N显著正相关,群落真菌/细菌与凋落物初始C/N和木质素/N显著正相关。针阔凋落物混合分解通过改变凋落物C/N和木质素/N,提供了对分解者更为有利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8.
提出并论述了适合于中国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的旺壮重栽培法的理论与技术,指出中秆大穗品种比矮秆多穗品种更具有高产潜力,对于中秆大穗水稻的栽培以提高个体质量比增加群体数量更具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湘农白糯2号、苏玉糯2号、苏玉糯3号、垦粘3号等4个品种为材料,分析它们的品质特性,并对湘农白糯2号直播与移栽的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湘农白糯2号营养品质好,鲜籽粒赖氨酸含量高,为0.40%;直播的株高和穗位高比移栽的要分别高12.4%和20.4%。  相似文献   
10.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旱地玉米抗旱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连续两年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免耕)和不同秸秆覆盖还田量(0、半量、全量)对湖南省旱地玉米抗旱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秸秆覆盖在正常年份(2004年)促进玉米生育进程,而在高温干旱年份(2005年)减轻高温(干旱)逼熟的影响,延长灌浆期2~4 d。耕作方式对玉米生育进程影响较小,高温干旱下免耕可延长生育期约2 d;②秸秆覆盖提高玉米株高、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且表现全量覆盖优于半量覆盖处理,在覆盖量相同时,翻耕优于免耕处理;③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免耕条件下效果更明显,而秸秆不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下降;④秸秆覆盖可提高土壤含水量,且全量覆盖效果优于半量覆盖。可见,秸秆覆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干旱危害,并能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而秸秆覆盖结合免耕对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