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4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龙眼果肉的健康效应及主要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眼是药食兼用水果,传统中医和民间一直用其滋补身体,但长期以来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不清 楚。近年来,国内外对龙眼果肉的健康效应及其主要活性物质研究较为活跃。综述了龙眼果肉的抗氧化、免疫调节、 延缓衰老、内分泌和神经调节等主要生物活性,并对其酚类、脂类、多糖类、核苷类和氨基酸类等主要活性物质的提 取分离方法及其组成、化学结构和含量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纳,旨在为龙眼功能食品的精深加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荔枝多糖高效提取与咀嚼片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荔枝多糖的微波高效提取工艺及其咀嚼片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咀嚼片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提取法提取荔枝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水料比9∶1、微波功率640 W、提取时间10 min。以18%荔枝粗多糖、23%蔗糖、13%葡萄糖、18%微晶纤维素、26.8%食用淀粉、0.1%天然食用色素、0.1%食用香精和1%硬脂酸镁为配方原料,以50%乙醇水溶液为湿润剂在65℃下研制成荔枝多糖咀嚼片。该咀嚼片中多糖含量为6.525%,加样回收率达96.810%,相对标准偏差为3.826%,表明此测定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辅助提取苦瓜多糖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得到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法提取苦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法(RSM)探讨了超声波功率、酶量、料液比、时间、pH值和温度等因素的优化组合,通过建立二次回归模型,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90 W、纤维素酶量3 500 U/g(酶活200 U/mg以上)、料液比1:38、时间40 min、pH值5、温度56℃.在此工艺条件下,苦瓜多糖的提取率为21.1%,比热水浸提法、超声波法、纤维素酶法分别提高了7.8%、13.5%、7.7%.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法是提高苦瓜多糖得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荔枝品种果干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荔枝品种果干主要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方法】选择22个华南地区的主栽荔枝品种,整果经热风干制后,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对荔枝果干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分别对果干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荔枝品种果干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22个荔枝品种果干中共检测出10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12种物质为22个品种所共有;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变幅为1 244.19—12 965.10 μg/100 g DW,变异系数达60.41%,其中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7.05%、17.65%、7.79%、1.30%、1.18%。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荔枝果干主要挥发性物质为乙醇、乙酸、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糠醛、D-柠檬烯、苯甲醇、可巴烯、丁香烯和荜澄茄烯。22个品种的荔枝果干经过聚类分析可以聚为3类,各类荔枝果干的挥发性物质均有其显著特征。【结论】荔枝果干主要挥发性物质由烃类、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组成,其主要成分为乙醇、乙酸、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糠醛、D-柠檬烯、苯甲醇、可巴烯、丁香烯和荜澄茄烯;不同荔枝品种果干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得到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法提取苦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法(RSM)探讨了超声波功率、酶量、料液比、时间、pH值和温度等因素的优化组合,通过建立二次回归模型,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超声波功率390W、纤维素酶量3500U/ g(酶活200U/mg以上)、料液比1∶38、时间40min、pH值5、温度56℃。在此工艺条件下,苦瓜多糖的提取率为211%,比热水浸提法、超声波法、纤维素酶法分别提高了7.8%、13.5%、7.7%。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协同超声波法是提高苦瓜多糖得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米是我国居民的重要口粮之一,大米加工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由于消费者对大米口感和外观的过度追求,我国大米加工业长期存在严重的过度加工现象,而且大米加工产生的大量副产物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大米加工业健康发展的产业瓶颈问题。过度加工造成稻米资源大量浪费、营养物质过分流失以及能耗增加,开展大米适度加工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居民膳食营养具有重要意义;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不足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威胁。提高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程度和水平是延长大米加工产业链、提高稻米资源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概述了大米加工行业现状、加工精度对大米营养和食用品质的影响、大米加工精度的检测和适度加工技术进展,分析了米糠、碎米和稻壳等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现状,以期为促进大米适度加工和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超声-微波法连续提取苦瓜皂苷和多糖的优化工艺,并评价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超声-微波法连续提取苦瓜中皂苷和多糖的工艺条件,采用4-硝基酚-2-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测定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结果】以含水质量分数13%的苦瓜干为原料,先提取皂苷后提取多糖的条件为,将其粉碎至200目后,以体积分数75%乙醇为溶剂,料液比     1﹕18,超声-微波协同萃取(50 W,20 kHz)16 min,在该条件下,皂苷提取率达2.51%。提取皂苷后的残渣,继续以水为溶剂,料液比1﹕14,pH 8.0,时间23 min,温度84℃,超声-微波协同萃取(50 W,20 kHz)20 min,多糖提取率达12.86%。苦瓜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IC50 分别为1.03 mg•mL-1和10.73 mg•mL-1,苦瓜皂苷的抑制效果显著强于多糖的(P<0.05)。【结论】采用超声-微波协同作用连续提取苦瓜皂苷和多糖工艺,可有效利用原料、提高产出和效率,所得苦瓜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糖苷酶均表现抑制作用,显示一定的降糖潜力。  相似文献   
8.
米粉丝是我国的传统主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米粉丝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其干燥工艺是米粉丝的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阐述了我国米粉丝干燥加工的技术现状,比较了各种传统和新型干燥技术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红外干燥等干燥方式,从对米粉丝品质特性的影响及干燥能耗方面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型干燥技术在米粉丝干燥工艺上应用的可能性,展望了米粉丝干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旨在为促进米粉丝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荔枝干可溶性固形物双酶提取工艺,建立了包括果胶酶添加量、纤维素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的三因素回归模型.经回归模型分析并结合验证试验,确定以荔枝干果肉(含水量23.84%)为原料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3400 U/g、纤维素酶添加量550 U/g、酶解温度50℃、酶解pH值4.68、酶解时间2h,在该条件下荔枝干可溶性固形物提取率可达75.2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水稻品种谷壳中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差异。【方法】选用5个代表性的南方籼稻品种,分析其谷壳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 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和ABTS(2,2'-联氨-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 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自由基清除能力两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 5个不同籼稻品种谷壳的游离酚、结合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介于42.8-123.0、260.9-325.2和320.2-398.3 mg GAE/100 g DW,其结合态酚占总酚含量百分比平均为78.9%;游离态黄酮、结合态黄酮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介于34.0-58.0、47.9-64.4和82.0-115.7 mg CE/100 g DW,其结合态黄酮占总黄酮含量的百分比平均为56.4%;稻壳中的酚类物质主要为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香豆酸和阿魏酸,其中游离态酚类物质以丁香酸和香豆酸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25.09 μg•g-1 DW和31.21 μg•g-1 DW;结合态酚类物质以香豆酸含量为主,平均含量为2141.61 μg•g-1 DW。稻壳游离态、结合态和两者合计FRAP抗氧化能力值分别介于37.7-106.0、217.9-281.0和269.3-370.3 mg TE/100 g DW,其结合态占总FRAP百分比平均为77.3%;稻壳游离态、结合态和两者合计ABTS抗氧化能力值分别介于26.3-85.8、67.2-111.9和93.4-155.2 mg TE/100 g DW,其结合态占总ABTS百分比平均为64.8%。【结论】稻壳中含有较丰富的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稻壳总酚、总黄酮含量、单体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均以结合态形式为主,且有显著的品种间差异。提示水稻谷壳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