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漫顶破坏是堰塞坝的一种主要破坏形式,其本质是漫过坝顶的水流冲刷坝体,在坝体和坝顶形成溃口,随着坝体的冲蚀加剧溃口逐渐扩大,同时两侧土体发生间歇性失稳坍塌。建立在漫顶溃决的基础上,以土力学边坡稳定的理论为基本理论,模拟计算堰塞体溃口深度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应用于唐家山堰塞湖的实例分析,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一致,进而验证了上述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能够掌握太原市酸雨的发生规律,进而为开展环境气象预报及酸雨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利用太原市2001—2012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太原市酸雨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年间,太原市的年平均降水pH值全部大于4.5,均为弱酸雨或非酸雨程度,且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太原市酸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夏秋两季酸雨较重、春冬季节酸雨较轻。另外,气象条件也是影响降水酸度的主要因素:日降水量达大雨量级时的酸雨频率最高;风速小于0.2 m/s时,酸雨出现频率最高;低层出现逆温也易造成酸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