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春季是三麦各种器官建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决定穗数多少和穗形大小的关键时期。搞好这个时期的麦田管理,对于促进一、二类苗稳步发展,三类苗迅速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去年秋播的基础是比较好的。主要表现为:播种较适时,晚茬晚播面积比往年小;稻茬免耕麦、条播麦和间套种的面积比往年大;播种量适当降低,群体趋向合理;在品种布局上,优质良种徐州2962、2111正在重点繁殖,淮南地区的宁丰小麦、扬麦3号和鉴二均较上一年有了发展。  相似文献   
2.
宁镇扬丘陵地区位于我省西南部,地跨长江两岸,包括南京市的六合、江浦、江宁、溧水、高淳,镇江市的句容、丹徒、丹阳,常州市的金坛、溧阳,无锡市的宜兴,扬州市的仪征、邗江、高邮和淮阴市的(贝于)贻等共15个县(上述各市的郊区未列入内)的丘陵地区。这15个丘陵县近几年来种植小(大)麦650万亩左右,其中,纯丘陵地区种麦面积约310万亩左右,这是我省小(大)麦生产上的老低产地区。建国以来,小(大)麦的单产一直低于全省水平。据典型调查统计:在50年代,全省夏粮平均单产为53.8公斤,而那时宁镇扬丘陵地区的原镇江地区602万亩小(大)麦,平均亩产为49.5公斤,比全省单产低4.3公斤,降低8%;60年代的1965年全省夏粮平均亩产91公斤,宁镇扬地  相似文献   
3.
稻茬少(免)耕麦不同播种形式的选优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稻茬免耕种麦于8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1986年以来稳定在2000万亩以上,占麦田总面积50%左右,占稻茬麦面积的80%左右。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少(免)耕种麦与常规耕翻播种相比,具有早发壮苗,穗多产量高,省工节本,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因此这项技术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但目前有些地方,由于播种方法不当和配套措施不完善,影响单产的提高。本文拟通过对当前所应用的5种不同少(免)耕种麦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结合各地区特点选优应用,以期进一步发挥少(免)耕种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5.
今年我省夏粮生产在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下,几经曲折,虽然在抽穗前后获得了丰收的长势,但由于生育后期遭受阴雨、病虫和突发性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危害,产量再度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严重受灾的情况下,仍然有增产的县、乡,而且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各地减产幅度也不一样,因此在今年夏粮生产中有极其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改进工作,扭转我省1984年以来产量徘徊下降的局面,稳步发展夏粮生产,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稻茬免(少)耕麦自1982年在我省推广以来,发展很快。1983年秋播,全省稻茬免(少)耕麦由上年的75万亩增加到,324万亩,1984年又扩大到951万亩,1985年秋播免(少)耕麦种植面积达到1618万亩,占全省三麦面积38%,占稻茬面积65%。  相似文献   
7.
轮勺式半夏精密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半夏种子形状不规则、表皮易破损造成播种中充种困难、易伤种等问题,在测定半夏种子物料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轮勺式半夏精密排种器,分析了半夏种子在充种区和清种区的受力情况,阐述了轮勺式精密排种器的工作原理。通过离散元单因素仿真试验,对排种器的种勺数量、取种轮转速、种层高度以及种勺型孔半径进行分析,并以取种轮转速、种层高度和种勺型孔半径为试验因素,以合格指数、重充指数、漏充指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台架试验,建立3个指标的回归模型,并利用回归模型进行排种器的设计参数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合格指数的主次顺序为取种轮转速、种层高度、种勺型孔半径;当种勺型孔半径为7.5mm,取种轮转速为17.0~19.0r/min、种层高度为123.0~133.0mm,合格指数大于95.5%、漏充指数小于1.0%、重充指数小于3.5%,满足中药材半夏种植要求。  相似文献   
8.
去年秋播期间,我省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连阴雨天气,在寒露至立冬一个月的时间里,全省各地普遍降雨达300毫米左右,而这时正是我省秋播的黄金季节,因此对三麦适时播种和保证播种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各地都采取了相应的应变措施,如调整三麦的品种布局,缩小冬性、半冬性品种,扩大春性品种,浸种催芽,增施肥料,以及适当增加播种量等,这对保季节、争早发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去年秋播  相似文献   
9.
预切种甘蔗勺链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预切种式甘蔗排种器普遍存在充种效果差、合格指数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预切种甘蔗勺链式排种器。基于最速降线理论分析和待充蔗种的充种状态分析,阐明了最速降线可提高充种性能的原理;利用EDEM软件进行了单因素仿真试验,分析了不同种勺倾角和种勺数量对充种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种勺倾角为30°、种勺数量为15个时,充种性能较好;通过台架单因素试验,对种层高度调节装置和隔离板倾角进行了分析,为充种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以作业速度、排种器倾角、种层高度为试验因素,以合格指数、漏充指数、重充指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分析了各试验因素交互作用对合格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层高度为360mm、作业速度为1.45~2.37km/h、排种器倾角为9.53°~15.15°时,排种器平均合格指数为95.33%,平均漏充指数和平均重充指数分别为3.11%、1.56%,满足甘蔗种植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免耕种麦,是三麦耕作方法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各地实践证明,它无论是在耕作的理论上,还是在生产应用上,均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在,免耕麦已列为本省重点推广项目之一。1983年麦收,全省免耕麦收获面积为75万亩,1985扩大为951万亩。主要分布在太湖周围的吴江、吴县、无锡、宜必等县和淮北地区的干于、东海、沛县、铜山等县的稻茬麦田。由于这项改革具有增产、节本、省工和改善表土层生态条件等多方面的效益,因此,受到农村广大干群的欢迎。他们把免耕麦称为抗灾麦、增产麦、致富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