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21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推广应用油菜减肥增效技术,在浏阳市低产油菜田设计了用20%~50%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的田间肥效试验,以土壤养分和油菜生育期及产量因子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与常规施用复合肥相比,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的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27%~8.46%、0.21%~4.52%、3.09%~8.77%、3.19%~5.65%,其中40%~50%生物有机肥的处理碱解氮含量增加显著;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的处理油菜的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比对照推迟2~3 d;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的处理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比对照增加7.51~12.07个,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的处理油菜实际产量比对照增加156.98~388.61 kg/hm~2,其中以40%处理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产量最高,与对照差异显著。综上所述,说明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复合肥能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效防止油菜早衰,延长油菜生育期,并主要通过增加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来提升油菜籽产量。从综合效益来看,推荐施肥方式为40%生物有机肥+60%复合肥。  相似文献   
2.
梯级水电站补偿效益分摊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真实地体现梯级水电站的补偿效益,从分析影响梯级水电站补偿效益分摊的主要因素入手,提出了几种单因子分摊方法、综合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分摊数学模型,以汉江支流岚河梯级补偿效益分摊为例,将不同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提出了不同条件下梯级水电站补偿效益的合理分摊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主要气象因子对山地烤烟生长发育进程的限制与影响,优化烤烟移栽期,通过连续3 a的烤烟主栽品种‘HN2146’的不同移栽期大田试验,探索移栽期变化规律,研究日照、降水量及温度与烤烟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茎围与烤烟移栽期中等相关,中部叶长和中部叶面积与它强相关;同时T1(4月12日、4月19日、4月26日)移栽的烤烟株高、茎围和叶面积最大,相比于其他4个时期的平均值增幅分别为6.14%±2.98%、5.35%±1.69%、19.38%±5.83%。简单相关分析表明,≥12℃有效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3种气象因子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且与多数农艺性状指标均呈极显著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气象因子存在极显著的典型相关关系,烤烟不同移栽期主要影响降水量与≥12℃有效积温及叶数和中部叶长的大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说明调节不同烤烟移栽期能改善气象因子与烤烟农艺性状,在效应上具有相似的特点。第二主成分说明不同烤烟移栽期在影响气象因子与农艺性状上的主要差异是上部叶面积、上部叶长、中部叶面积、茎围、株高、≥12℃有效积温的变化。因此,从农艺性状看,4月12日、4...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山地黄壤粉垄配合石灰改良土壤效果及养分利用效率,设计粉垄深度30、40、50 cm和传统耕作4个处理,分析了粉垄后土壤pH值、容重、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动态变化及烤烟对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变化.结果表明:粉垄可降低土壤容重9.2%~9.9%,增加土壤孔隙度14.4%~14.6%,提高土壤改良效...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分布状况,检测了湘西州主要烟区488个土壤样本的有效铁含量,并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适宜样本分布、县域差异、土壤类型差异、海拔高度差异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总体水平高,平均值83.20 mg/kg,变幅10.04~328.89 mg/kg,变异系数82.31%。②不同县之间的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不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保靖县。③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极显著,从高到低依次为:红灰土、石灰土、红壤、黄壤、水稻土、黄棕壤。④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不显著,5个海拔高度组的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平均为62.00~192.00 mg/kg。⑤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Kriging插值图显示,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铁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分布态势,以有效铁含量89.9~184.0 mg/kg为主要分布面积,主要分布在湘西州的南部和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和完善烟叶质量评价体系,以湘西州2011年烟叶样品为材料,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效果测度理论构建烟叶物理特性指数,对其烟叶物理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湘西州烟叶的叶片厚度略薄、结构疏松、吸湿性强,但烟叶含梗率较大。不同县烟叶开片度、含梗率、叶片厚度、叶质重差异显著,不同县单叶重、平衡含水率和物理特性指数差异不显著。烟叶物理特性指数大小排序为:花垣龙山泸溪古丈永顺保靖凤凰。烟叶物理特性指数排名前5位的乡镇为:茨岩镇、列夕乡、排碧镇、洛塔镇、茅坪乡。烟叶物理特性指数(PPI)空间分布有从中部分别向东部和西部2个方向递减的分布趋势,其集中于74.00~81.00分。烟叶物理特性指数可对不同样品或产区的物理特性质量进行排序,综合反映烟叶物理特性质量。  相似文献   
7.
黎娟  邓小华  王建波  覃勇  刘卉  田峰  张黎明 《土壤》2013,45(6):1055-1061
采集湘西州488个植烟土壤样本,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总体上略偏高,平均值为0.728 mg/kg,变幅在0.05?~?2.21 mg/kg,变异系数为53.46%,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30.00%。②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斑块状分布态势,永顺县的西部为一个低值区,东部为一个高值区。③蔬菜和油菜前茬的土壤有效硼含量相对较高;黄棕壤土壤的有效硼含量极显著地高于红灰土和红壤土类型。④有效硼含量有随海拔、pH、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地从土壤水分、盐分、养分和油葵生长的变化来揭示不同排水方式的调控效应,设置4个处理,生育期暗管控制排水深度分别为40cm(K1)、70cm(K2)、100cm(K3),春灌排水深度均为100cm,选择明沟排水(深度150cm)作为对照处理(CK),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K1处理自油葵开花期到收获1m土层平均储水量比K2、K3处理提高了0.01%~4.53%,为作物生长后期提供了有效的水分。K1处理稳定了土壤水消耗的速率,削弱了水平方向土壤水分的消耗差异。春灌后K1、K2、K3处理平均脱盐率分别为49.02%、50.43%、49.7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明沟排水仅为35.52%。暗管排水处理暗管中间点与暗管上土壤盐分淋洗率相差7.1~8.2个百分点,处理间无显著差异。CK处理盐分淋洗差异性相对较小,距明沟0.4m处与明沟中间点相差2.8个百分点。至生育后期(开花期)不同处理存在土壤返盐情况,K1、K2、K3、CK较春灌前平均返盐率分别为28.63%、24.20%、20.83%、22.07%。K1、K2处理返盐程度相对较高,但其含盐量不影响油葵后期正常生长。K1处理在现蕾期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较K2、K3、CK处理高30.43%、45.90%、14.83%;开花期铵态氮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K1、CK、K2、K3,差异性小于成熟期;成熟期K1、K2处理铵态氮含量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硝态氮含量在现蕾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含量K1处理最高,K1处理较K2、K3、CK处理分别高13.62%~30.80%、14.33%~53.09%、7.17%~28.10%(P<0.05)。K1处理可减小地下水位波动,使氮素以稳定形态存在,减少硝态氮流失。暗管排水可以提高油葵出苗率2.5~2.7个百分点。K1处理增加有效株占比2.3~5.0个百分点;油葵出苗50d后能显著增加株高5.10%~14.87%、茎粗6.29%~22.46%;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16%~10.8%;提高氮磷钾肥料偏生产力7.69%~11.16%;增产4.52%~11.14%;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叶片光合能力。从对土壤控盐、保肥、稳产与水肥利用效率多角度综合分析,春灌排水深度100cm,生育期控制排水深度40cm(K1)的控制排水方式是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盐渍化土壤剖面盐分与养分分布特征及盐分迁移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盐渍化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下游乌拉特灌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实测与室内试验分析结合,采用冗余分析法探讨了盐渍化改良耕地与荒地春季(4月)和秋季(10月)根层土壤(0~20 cm、20~40 cm)盐分离子与全盐、pH值、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明确了其变化特征与数量关系,并估算了试验区改良耕地和荒地间1 m土体的盐分迁移量。结果表明,改良耕地与荒地土壤阴离子均以Cl-为主,分别占阴离子总量的45.27%、58.78%,阳离子以Na+为主,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60.67%、53.94%。荒地平均全盐含量超过7.0 g/kg,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重。冗余分析表明,改良耕地土壤全盐含量起主导作用的是SO■、Cl-、Ca2+,荒地土壤全盐含量起主导作用的是Cl-、Mg2+、Na+。土壤pH值变化与HCO-3有着密切的关系。改良耕地有效磷与Na+呈显著负相关(P<0...  相似文献   
10.
合理改良河套灌区紧邻排干沟盐碱地,能够有效促进灌区盐碱地生态修复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描述性统计与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河套灌区乌拉特灌域紧邻排干沟土壤盐碱化与肥力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属于重度氯化物型盐化土;Mg2+为土壤盐化程度高的关键阳离子,Mg2+含量过高减缓了Na+的吸收速度,加剧了土壤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