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研究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的分子特征,试验采用PCR方法从疑似圆环病毒感染的猪组织病料中扩增ORF2基因(702 bp),将纯化后的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筛选鉴定重组质粒T-ORF2,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的PCV-2 ORF2与加拿大分离株(AF118097)、美国分离株(AY099495)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98.7%和97.9%,与其他PCV-2毒株同源性分别为97.0%~98.6%和94.0%~97.9%。  相似文献   
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非典型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主要作为内分泌激素发挥作用。FGF21作为一种能量稳态和代谢调控因子,在动物机体内发挥着调节糖脂代谢、促进骨骼肌发育、改善动物繁殖性状等重要生理学功能。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FGF21广泛参与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影响畜禽肌肉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FGF21基因作用的分子机制。本文主要从FGF家族基因组成、FGF21分子生物学特征、FGF21重要生理学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FGF21功能以及应用于畜牧生产、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等各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堆测法对4492份大麦种质资源进行抗大麦黄矮病毒(BYDV)筛选,经过3年的重复鉴定,有43份材料对BYDV的抗性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4.
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在生产条件下,连续种植抗线大豆品种13年,使原来的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发生变异,按Riggs等(1988)的标准进行鉴定,确定变异后的生理小种为4号、14号,其中4号生理小种在黑龙江省未见过报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根系的生长是胡杨幼苗能否定植和实现有效更新的关键,本研究拟探讨根系生长对土壤环境以及生物因子的响应,为胡杨适应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胡杨林的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当年生胡杨幼苗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制实验,设置胡杨?胡杨、胡杨?柽柳两种伴生模式,3个水盐梯度交互,研究胡杨当年生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对伴生多枝柽柳以及土壤水盐的响应。  结果  (1)当年生胡杨幼苗根系形态具有保守性,一定范围的水盐条件下,主营固着的根系(根径大于0.5 mm)和营吸收功能的根系(根径小于0.5 mm)数量分布相对稳定,不随水盐梯度的改变而变化,但种间竞争的存在改变这种形态特性。(2)多枝柽柳伴生的条件下,幼苗拥有更大的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吸收能力提高,但是根系生长受到强烈抑制,基径、总根体积、根表面积等指标显著降低(P < 0.01)。(3)多枝柽柳伴生会改变胡杨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对土壤水盐的塑性响应,表现为胡杨?柽柳组的胡杨幼苗对盐分变化更为敏感。相对于盐分,水分和伴生模式对根系生长的影响更为关键。  结论  当年生胡杨幼苗根系对种间竞争表现出一定的适应策略,但与多枝柽柳的竞争仍对胡杨的根系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对野外的胡杨幼苗而言,多枝柽柳的竞争也是威胁其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胚蛋注射褪黑素对AA肉鸡胚胎发育的影响,将540个种蛋在孵化第2.5天随机分成6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0个),对照组正常孵化,开孔组不进行注射,其余四组分别开孔注射生理盐水、0.17μmol/L、1.7μmol/L和17μmol/L的褪黑素,注射标准为10μL/蛋,出雏后检测胚蛋存活率、胚蛋重、出雏时间、出雏雏鸡重、雏鸡性别、雏鸡生殖器官长度和内脏器官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注射1.7μmol/L (P<0.01)或17μmol/L (P<0.001)褪黑素显著延迟雏鸡出雏时间;(2)注射17μmol/L褪黑素显著降低雏鸡胰脏重(P<0.05)。研究为深入探讨褪黑素影响动物胚胎发育的机理提供了一个模型。  相似文献   
7.
1992-1993年BYDV株系监测研究周广和,杜志强,钱幼亭(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监测大麦黄矮病毒(BYDV)株系类型及其分布、主流株系及其年度间差异,是大麦黄矮病(BYD)流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鉴定筛选麦类种质资源抗耐病性,培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黑龙江省露地甜瓜主产区,7月中下旬常遇低温连雨或雨后下雾引发露地甜瓜灾害性死秧,即苗期、伸蔓期死秧,结果期死秧,果实接近成熟期死秧.给广大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大庆分院科技人员根据多年实践,针对3个时期死秧原因从防病、避病、治病人手提出一套实用综合防治措施,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9.
畜禽肌内脂肪(IMF)含量影响肉质风味、口感、嫩度、色泽等指标.调节IMF含量改善肉质成为研究重点.通过添加不同浓度(0、0.15、0.30、0.45、0.60及0.75 mmol·L-1)缬氨酸,检测脂肪合成相关重要信号分子SREBP-1c蛋白表达与成熟情况,检验脂滴生成和细胞增殖情况,探究缬氨酸如何影响小鼠成肌细胞(C2C12)胞内脂肪沉积.结果表明,体外培养36 h后,0.45 mmol·L-1缬氨酸处理C2C12,可显著促进SREBP-1c蛋白成熟、表达和细胞增殖,一定程度促进脂滴沉积;添加0.45 mmol·L-1缬氨酸和75μmol·L-1棕榈酸后C2C12细胞中SREBP-1c蛋白含量显著上调,进一步促进细胞内脂质沉积,C2C12细胞增殖未受抑制.综上,缬氨酸可通过正向调节SREBP-1c相关信号通路,参与C2C12细胞内脂肪沉积或转运.研究首次证实缬氨酸可促进小鼠C2C12细胞脂肪沉积及增殖,为进一步探究缬氨酸在脂肪沉积过程中作用提供新见解,也为缬氨酸提高畜禽肉质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广大牧区常规防治布鲁杆菌病的方法仍然是使用"反毒"可能性极高的兽用疫苗,这类疫苗在使用过程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因此疫苗使用不当造成布鲁杆菌感染家畜或者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经非常重视布鲁杆菌病的防控,从自治区到包头市的两级政府都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布鲁杆菌病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