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2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汽车线控转向技术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线控转向(Steer—By—Wire,SBW)指通过通讯网络连接各部件的控制系统,它替代了传统的机械或液压连接,可以改善车辆操纵性、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综述了线控转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三个研究热点及开发方法,展望了线控转向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的结构特点,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对汽车转向性能的影响,提出从转向轻便性、转向回正性、转向盘中间位置区域性能、转向盘振动、随动灵敏度和助力特性等方面进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客观评价,并探讨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对电动助力转向助力控制规律、基本设计参数以及相关试验标准的确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客车用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模块的数学模型,并基于MAtlab/simulink构建了系统仿真模型.提出了"转矩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比例-微分 助力电动机角速度反馈"的助力特性控制策略,可以按需改变EPS系统的阻尼,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转向轮摆振,兼顾转向的轻便性与稳定性;电动机的电流环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助力特性算法十分有效,能显著提高汽车转向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4.
线控转向系统的主动转向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线控转向系统的整车二自由度模型.对固定转向灵敏度型和横摆角速度反馈型主动转向控制策略进行了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前者可以保持固定转向灵敏度,降低驾驶员负担,但是不改变系统极点;后者可以增加系统阻尼和带宽,改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EPS系统助力电机的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EPS系统助力电机的选型、安装以及电机最大转矩和最大转速的确定,并仿真分析了电机转动惯量和阻尼对转向灵敏度及转向路感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可为EPS系统助力电机的匹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线控转向系统对传统转向系做了根本性的变革:转向盘与转向轮之间取消了机械连接,而采用路感电机反馈路感,采用转向电机实现汽车转向.分析了线控转向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人机界面一转向盘和操纵杆、转向机构的形式等.可以为线控转向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线控转向要求极高的安全性。通信要求高容错性、高可靠性和高实时性。总线技术是线控转向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线控转向采用的三种总线技术-TTCAN、FlexRay和TTP,分析了三者的优缺点、应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线控转向系统的车辆全状态(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策略,根据虚拟前轮侧偏刚度的概念得到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反馈系数,研究了虚拟前轮侧偏刚度系数对极点、频率特性等的影响.仿真表明,根据车速选择合适的虚拟侧偏刚度系数,可改变汽车的转向特性,即低速时,该系数为正,过度转向程度增大.提高转向灵敏性;高速时,该系数为负,不足转向程度增大,提高转向稳定性.因此全状态反馈控制策略可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线控转向要求极高的安全性,通信要求高容错性、高可靠性和高实时性.总线技术是线控转向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线控转向采用的三种总线技术-TTCAN、FlexRay和TTP,分析了三者的优缺点、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系统的离合器起步模糊控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车辆取消了离合器踏板,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起步时离合器的控制一直是AMT技术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分析车辆起步时的离合器接合过程,应用模糊控制技术对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在车辆起步时的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控制,并在装有AMT系统的轻型车上进行了实车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