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在北京郊区的试验,认为土壤水冻融过程可分为三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有聚墒现象,平均聚墒8.6mm,所聚的墒在融化过程中又逐渐消失。气温回升至-2℃左右是冻层下部由冻到融的转折温度。冬灌水保存到来年春季的数量有限,本试验中1m 土层内平均不足20mm。  相似文献   
2.
基于韩城市中心城区2012年建设用地利用现状,从中观视角出发,通过基础资料收集、实地调研、数据处理分析,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按照功能区划分依据,划分居住、商业、工业3种不同类型功能区,运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各功能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结果表明:韩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现状利用方式以集约利用和中度利用为主,占到了评价区总面积的80.34%;低效用地仅占评价区总面积的19.66%;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潜方向集中在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商业用地潜力较小。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保护老城区古建筑、工业企业向北部工业园区转移、加大中心城区边缘地带住宅用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以籼稻(Oryza sativa ssp.indica)品种IR24为遗传背景的粳稻(O.sativa ssp.japonica)品种Asominori基因渗入系与IR24回交F1在多年、多点杂种优势的表现,筛选出1个强优势组合和1个弱优势组合,其杂种优势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每穗实粒数.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了强优势和弱优势组合在幼穗分化至抽穗的叶片基因表达差异,获得了35个差异表达片段.差异带可分为4类,即超亲或减弱表达、杂种特异表达、双亲基因沉默和单亲表达一致型,其中与单亲表达一致型占比例最大(约83%),杂种超亲或减弱表达占比例最小(约9%).无论是强优势组合还是弱优势组合,这4种差异表达类型均有,且出现的比例也相近,差异表达片段类型与杂种优势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对8个差异表达片段的克隆、测序、染色体登陆和功能分析,其中2个片段登陆在亲本基因型有差异的区段,且有1个在强优势杂种中特异表达的片段登陆在每穗实粒数杂种优势的位点上.本研究首次将基因的差异表达与亲本基因型、杂种优势位点及杂种优势的表型性状联系起来,为建立表现型-基因型-QTL定位-杂种优势相关基因表达-杂种优势分子生物学机理解释的技术平台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度测评及空间分异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其区域变化规律,为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切实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提供依据。以宝鸡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算宝鸡市及下辖12个县(区)的集约度水平,判定土地利用类型,并进行空间分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市整体集约度较高,各县(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中心—外围递减的圈层结构形式,即土地集约度市区郊区郊县,城市中心城市边缘区,中部平原北部山区,城市空间拓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性较差。影响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较为复杂,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差异是基底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是其重要因素。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算结果与空间分异特性研究结果基本吻合,符合宝鸡市实际,表明该评价方法适用于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度测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冻融中土壤的水热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宝丰县从2002年引进日本原种朝天椒,几年来通过试验、示范,在平原、丘陵等高、中、低产田块多点试验获得成功。该品种与其它品种朝天椒相比具有多层结果(3~4层)、产量高(最高产量可达500kg)、抗逆性强(不落叶、不落花、不落果、不花皮、高抗病)、品质好等优点。由于种植日本原种朝天椒是当地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首选致富项目,我们进行了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试验研究为日本原种朝天椒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一直是半干旱地区的一个奋斗目标。人们认为,干旱条件下,残余蒸腾率低会提高产量潜势,尽管两者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本研究是:利用2个温室试验,探讨2种灌水制度下生长的六倍体(T.aestivum L.)和四倍体(T.turgidumL.Vardurum)小麦基因型的残余蒸腾与水份利用、水的利用效率(WUE)及其叶片水分状况间的关系。植株单独生长于0.1m×1m(试验2的弱胁迫处理为0.1m×0.5m)的填满土的塑料管内,每星期补充消耗掉的水分(弱胁迫)或添加入一定量的水分以保证植株不致死亡(强胁迫)。开花期测量旗叶的残余蒸腾(切下叶片的水分损失率)、气孔导率、相对含水量(RWC)和渗透势(仅在试验1)。2个试验的耗水量都与残余蒸腾率没有相关性。试验1中2种处理的残余蒸腾率没有差异,但由于胁迫处理基因型和胁迫处理间存在着显著(P<0.01)交互作用,同其它报导一样,残余蒸腾率与植株水分状况(叶片PWC或渗透势)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宝丰县农村能源项目的开展,农村户用沼气池数量逐渐增多,为了探索沼液的增产效果,广辟肥源,宝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于2005~2006年在韭菜上安排了沼液灌根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作物为韭菜;品种为平韭4号。1.2试验方法试验四个处理:处理Ⅰ为常规施肥(ck);处理Ⅱ为沼液(能正常产气,使用3个月以上沼气池中的沼液)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可实现整周回转运动且便于模块化装配的3T1R并联机构。首先,提出一种仅含转动副的二维移动放缩单元,模块化组合与扩展后,构造得到一种平面二维移动放缩机构,将平面二维移动放缩机构作为支链,设计得到一种新型3T1R并联机构;其次,对该3T1R机构进行拓扑结构分析,在保证机构基本功能(方位特征集和自由度)不变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降耦设计,得到耦合度为1的机构;最后,基于序单开链法对降耦机构进行位置分析,同时,基于导出的机构位置反解公式,分析机构的工作空间和转动能力,并绘制转动能力图谱,根据转动能力图谱筛选出机构可实现整周回转运动的工作空间范围,为该型机构的设计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干旱胁迫下,利用冠层温度作为抗旱指标,寻求不同水分状态条件下不同基因型间冠层温度和产量稳定性的关系。于1986—1987和1987—1988年度分别试验了68个普通小麦和17个硬粒小麦品种,供试品种都生长在防雨棚内,或作充分灌溉处理或作逐渐增强的水分胁迫处理。各品种的籽粒产量稳定性由“干旱敏感指数”估计,即由胁迫和非胁迫环境下产量的差值来估计。冠层温度指示每种基因型植株的相对水分胁迫,比较“干早敏感指数”与干早胁迫下正午时的冠层温度,发现在两年里,对于不同基因型,二首呈正相关。这表明在于早胁迫下“干旱敏感”的品种不仅产量遭受损失较大,而且植株常处于较大的水分胁迫下,正午时的冠层温度也较高。以上结果有助于在干旱胁迫下,采用两种差异显著的水分状况,估计产量稳定性(或“干旱敏感指数”),同时可以应用冠层温度,作为选择抗旱性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