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含有高大山羊草 Pm13染色体片段的小麦种质R1B对白粉病菌表现高抗。为明确 Pm13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特点及高大山羊草染色体片段对小麦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利用R1B与高感小麦品种济麦22杂交获得的F_(2∶5)RIL群体进行自然诱发鉴定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发病后,RIL群体的抗、感病株系符合1∶1分离比(χ~2=3.261,χ■=3.841),说明白粉病抗性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经分子标记分析,RIL群体白粉病抗性由 Pm13控制,且符合孟德尔单基因遗传规律。RIL群体中抗白粉病组和感白粉病组间,抽穗期、开花期、株高、穗长、每穗可育小穗数、每穗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粒周长、长宽比等12个性状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高大山羊草染色体片段对这些性状没有明显不利影响。鉴于 Pm13抗性遗传稳定,应加大其利用力度,培育更多含有该基因的抗白粉病品种,发挥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环境与品种对小麦淀粉理化特性和面条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了13个小麦品种在3个地点的淀粉理化特性和面条品质,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和面条品质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品种间变异平方和分别占总变异平方和的57.5%、52.3%和58.6%,但环境因素也有重要影响。RVA主要黏度指标则有所不同,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主要受品种的影响,其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40.2%和48.0%,而峰值黏  相似文献   
4.
利用404份高代品系(试验Ⅰ)和175份山东省主栽品种及高代品系(试验Ⅱ),研究了1BL/1RS易位对小麦揉面参数的影响,探讨利用揉面特性鉴定1BL/1RS易位系的方法.结果表明,1BL/1RS易位导致小麦的揉面特性显著变劣,1BL/1RS易位系的揉面时间、峰值带宽及峰后1 min带宽显著低于非1BL/1RS易位系,而衰落角和带宽比(峰值带宽/峰后1 min带宽)显著高于非1BL/1RS易位系.易位系的揉面谱带的主要特征为峰后1 min谱带急剧衰落并变窄,带宽比显著增大.带宽比1.6可作为判断易位系的有效指标,即大于或等于1.6为1BL/1RS易位系,小于1.6为非1BL/1RS易位系,准确率达85.2%(试验Ⅰ)和96.8%(试验Ⅱ).因此,揉面图谱可作为快速有效鉴别1BL/1RS易位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灌浆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蛋白组分及面团揉混特性的影响,以济麦22(JM22)和新麦26(XM26)为材料,通过灌浆初期(S1)和灌浆中期(S2)在田间搭棚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未进行高温胁迫的大田小麦作对照(CK),收获后对小麦淀粉黏滞谱、蛋白质组分含量和揉混参数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各自CK相比,JM22的黏滞谱参数除回复值和糊化温度降低外,其余参数均升高,XM26的黏滞谱参数除峰值时间外均降低。S1和S2使JM22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峰值时间分别较CK提高2.81%和18.63%、7.71%和19.51%、11.88%和21.15%、1.88%和12.22%、2.45%和4.08%,且S2均大于CK和S1,S1与CK差异不显著;S1和S2使XM26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分别较CK降低12.95%和31.21%、1.81%和27.18%、2.50%和22.22%、3.57%和14.39%,其中,S2、S1与CK三者之间的峰值黏度均达显著水平。与CK相比,高温胁迫后JM22的蛋白质含量降低,而XM26升高。两品种各组分蛋白含量均发生改变,S1和S2使JM22谷蛋白含量减少4.52%和6.01%,S1和S2使XM26谷蛋白增加13.66%和17.27%,不可溶蛋白增加28.95%和34.80%,谷醇比也增加。高温处理对两品种面团揉混参数值也有一定影响,S1使JM22和XM26的峰值时间、峰值高度、8 min带宽分别较各自CK显著增加8.50%和42.80%、12.20%和2.80%、26.57%和68.30%,而S2的两品种只有峰值时间同时显著增加,分别增加9.60%和28.50%。本研究结果为优质专用小麦品质提升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条件对冬小麦基部茎秆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冬小麦高产稳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3个优质强筋冬小麦,研究了它们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条件下基部茎秆节间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抗倒伏能力表现为:济麦20号>烟农19号>藁城8901;不同栽培密度和施氮量的差异对基部第2节间各性状的影响比第1节间大;栽培密度对冬小麦基部茎秆节间形态特点及抗折力均有显著的影响;施氮量对茎秆的抗折力影响显著;节间壁厚与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节间长度和茎粗与抗折力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小麦籽粒胚乳14-3-3基因,并进行体外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籽粒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有同源基因保守序列,设计插入限制性酶切位点的特异性扩增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发育的小麦胚乳14-3-3基因,克隆测序后转入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进行纯化。【结果】从开花后灌浆13-15 d的小麦品种济麦22籽粒胚乳中克隆到1个14-3-3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为非ε型,含1个77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259 aa,分子量约29 kD。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与小麦、水稻、玉米、大麦、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和模式植物拟南芥的14-3-3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最高达98%,编码蛋白氨基酸长度也一致(260 aa左右);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重组蛋白约为30 kD,分子量大小与根据核苷酸序列推导的编码蛋白一致。从基因序列的同源性、编码蛋白的氨基酸长度、表达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分析都说明克隆到的基因为14-3-3基因,并准确插入表达载体,得到了高效正确表达。将克隆的基因插入pET29c载体,热激转化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DE3)-RP,得到了高效表达,但主要以包涵体形式(80%)存在。对重组蛋白进行了纯化,可溶性重组蛋白利用S-蛋白琼脂糖树脂得到纯化的蛋白,包涵体重组蛋白经变性溶解、复性后,也利用S-蛋白琼脂糖树脂得到了高度纯化的重组蛋白。【结论】利用RT-PCR技术从发育的小麦胚乳中克隆到1个14-3-3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经过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活性蛋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226份CIMMYT小麦种质的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品质、面筋特性、面团揉混特性和淀粉糊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26份CIMMYT小麦种质的每穗小穗数平均值为16.4个,与当地主推品种济麦22相当;穗粒数平均为41.9个,比济麦22多2.3个,最高达60.2个;千粒重平均为38.7 g。籽粒硬度较高,90的有22份,最高为97。82.8%的材料其籽粒蛋白含量在12.5%~14.5%之间。大部分材料的沉淀值在37~46 ml之间,最大值为64.5 ml;沉淀值40 ml的材料占66.9%,其中7份材料的沉淀值在60ml以上。湿面筋含量变异幅度较大,在25.7%~57.2%之间;干面筋值的变异幅度较小,大部分材料集中在10~13 g,最大值为18.4 g;面筋指数高,94%的材料占66.2%;筛选出湿面筋含量35%、干面筋值13.0g、面筋指数在94%以上的材料10份。揉混仪参数峰值宽度变异幅度较大,在180~440 B.U.之间,有51份材料的峰值宽度300 B.U.;8 cm峰宽分布集中在70~180 B.U.,最宽达320 B.U.;衰落角分布集中在6°~16°;筛选出峰值宽度300 B.U.以上、8 cm峰宽190 B.U.以上且衰落角10°的材料7份。淀粉RVA糊化特性的峰值粘度分布集中在2 800~3 400 cP之间,最高值达3 887 cP;稀懈值集中在900~1 200 cP;回升值集中在1 200~1 500 cP;筛选出峰值粘度高于3 000 cP、稀懈值高于1 300 cP且回升值1 300 cP的材料42份。筛选出的这些材料可作为山东省小麦育种和品质改良的优异亲本,并且部分材料已被用于小麦育种中。  相似文献   
9.
介绍小麦新品种济麦22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肥地力、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及时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该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 2 0个小麦品种 (系 )在山东 1 0个不同生态地区的产量表现 ,结果表明济麦 1 9号高产稳产性显著高于其它品种 (系 )。从济麦 1 9号 2年度 5个地点的产量变化情况看 ,群体结构合理 ,产量三要素构成协调、稳定是其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提高济麦 1 9号产量的有效措施是控制合理群体 ,在此基础上提高穗粒数和粒重。回归分析表明 ,6 6 6 7m2 4 0万穗 ,每穗 35粒 ,千粒重 4 5g时 ,济麦 1 9产量最高 ,6 6 6 7m2 理论产量为6 3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