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5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498篇
林业   489篇
农学   539篇
基础科学   238篇
  679篇
综合类   2482篇
农作物   301篇
水产渔业   213篇
畜牧兽医   986篇
园艺   355篇
植物保护   332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种农药的微核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3种农药(甲胺磷、甲基硫菌灵和盐酸吗啉胍)在不同浓度下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3种农药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或P<0.01),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呈剂量-效应关系,盐酸吗啉胍的诱变效应大于其他2种农药。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防治陕西省冬油菜区油菜花露尾甲高效安全的杀虫剂,选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溴氰菊酯乳油、2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30%噻虫嗪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0%氯虫苯甲酰胺等6种杀虫剂,采用浸虫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对油菜花露尾甲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评价。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油菜花露尾甲均有较高的毒力,24 h的LC50值均低于40 mg/L,其中20%呋虫胺WG毒力最强,10%溴氰虫酰胺OD次之,30%噻虫嗪SC毒力最弱,LC50分别为5.236 mg/L、9.650 mg/L和35.078 mg/L,6种杀虫剂毒力大小排序:20%呋虫胺WG>10%溴氰虫酰胺OD>25%溴氰菊酯EC>20%氯虫苯甲酰胺SC>5%高效氯氟氰菊酯EW>30%噻虫嗪SC。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使用安全无药害,对油菜花露尾甲均有一定的防效,药后1 d、3 d、7 d各处理防效分别达79.3%~91.25%、88.24%~97.95%、72.47%~98.86%,其中20%呋虫胺WG3 000倍液和10%溴氰虫酰胺OD4 000倍液效果最好,20%呋虫胺WG3 000倍液3 d时防效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97.95%),10%溴氰虫酰胺OD4 000倍液7 d时防效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98.86%),且两种杀虫剂药后1 d、3 d、7 d的防效均在85%以上。生产中选择防治油菜花露尾甲药剂应兼具速效性、持效性和对传粉益虫蜜蜂安全,可选20%呋虫胺WG或10%溴氰虫酰胺OD在现蕾未开花时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油菜进入花期后使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的分析,筛选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农艺性状和适宜在特定生态区种植的品种,为后续的品种推广和生态区种植提供理论基础。在2020、2021和2022年3个不同年份间分别种植16个玉米品种(L1~L16),对小区产量、株高等重要指标进行记载。方差分析结果可知,除穗长的品种与年份互作效应(L×Y)、穗行数和千粒重外,其余性状的品种效应(L)、品种与年份互作效应、年份效应(Y)均呈极显著差异(P<0.001)。GGE分析显示,L6(武农科1号)在酒泉市2020和2021年适应性最强,L10(五谷652)在酒泉市2022年的适应性最强;小区产量高且较为稳定的是L6(武农科1号)、L7(RF699)、L13(德圣358)等。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可知,小区产量与其余农艺性状之间均呈正相关。L6(武农科1号)、L7(RF699)、L13(德圣358)等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稳定性俱佳且其余农艺性状表现较优,适宜在本试验所选择的试点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小麦植株感染条锈病后叶片花青素含量会发生明显变化。为了在地块尺度上利用冬小麦花青素值实现条锈病害的直观、快速监测,通过监测叶片花青素含量评估小麦条锈病严重程度,2021年获取感染条锈病的小麦田块的无人机RGB影像和采集地面病害区域的花青素含量数据,利用影像提取采样点感兴趣区的光谱特征参数和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参数,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结合相关性分析优选特征参数,分别采用单一光谱特征参数和组合参数,结合主成分回归(PCR)、拉索回归(LR)、随机森林回归(RFR)、梯度提升回归(GBR)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等方法构建了小麦花青素含量估算模型,并利用最优模型反演了田块的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图像光谱特征结合纹理特征后,花青素估算模型的R2增大,RMSE减小,模型精度显著提升。基于组合特征参数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精度最高,验证集R2、RMSE和MAE分别为0.801、0.026、0.021。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花青素含量估算能力,得到的花青素值分布图与条锈病的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能够定量化、可视化地反映病害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预测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的种群动态,分别用1%(对照)、4%和7%氮含量的食物饲喂意大利蝗5龄蝗蝻,测定不同氮含量食物处理后意大利蝗5龄蝗蝻的生长速率,羽化后7 d的体长、股节长、胫节长、翅长、翅宽、体重及羽化后1、7、13和19 d的卵巢面积。结果显示,4%氮含量食物处理试虫的生长速率最大,分别较1%和7%氮含量处理的增加了88.02%和109.33%;4%和7%氮含量食物处理后,意大利蝗成虫的后翅宽和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羽化后7 d,不同氮含量食物处理的意大利蝗卵巢面积出现显著差异,羽化后19 d,4%氮含量食物处理的卵巢面积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表明中等氮含量(4%氮含量)适宜意大利蝗生长。  相似文献   
6.
完善的后续政策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蓉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268-270
1999年以来,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等地区开展的退耕还林的试点工作,是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目前,第一批退耕还林工程现已进入成果巩固阶段,但是,原有的政策措施已不适应成果巩固阶段的要求.为把退耕还林工作扎实、稳妥、健康地向前推进,必须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的政策措施.针对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后续政策.  相似文献   
7.
赤峰地区敖汉苜蓿冻害及其防御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敖汉苜蓿在赤峰地区受冻害程度有4种类型;全株未受冻;根颈上端受冻受黑,下端仍能再生新芽;全部根颈和根的部分受冻变黑,已不能再生新芽;全株受冻死亡。引起冻害的主要原因是播种期偏晚,在播种当年生长期短,根颈入土浅。结果表明,越冬前苜蓿必须具有2个以上分枝,根颈入土深>5cm以上,根颈膨大,直径>0.3cm以上者方能减轻或避免受冻。适时早播,施种肥,延长生长期促进幼苗生长,在封冻前对平作进行浅耕覆土或深开沟磨平等措施,均能增加根颈保温层,有效提高苜蓿越冬率。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主要杂交稻组合DNA杂合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9个随机引物分析了近年来四川省选育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的DNA杂合性。结果表明,不同的引物揭示多态性的能力存在差异;同一引物在不同的水稻组合间扩增的多态性也不一样。14个组合DNA杂合性变异较小,分布于0.2283~0.3451之间。14个组合可以分为3类,但经t检验表明,13个组合与汕优63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花椒良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韩城市大红袍产量、品质等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选优对比试验,选育出了狮子头、无刺椒及南强1号优良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能强、品质优、易采摘(无刺或错开集中成熟期)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0.
酸马奶中酵母菌5.8 S rDNA及ITS的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将两株从酸马奶中分离提纯的酵母菌,提取单菌株基因组DNA,用一对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 PCR 扩增它们的5.8S rRNA和ITS基因,连接入pMD19-T载体,克隆鉴定后,测定序列,将测得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建立系统进化树.结合系统发育树及5.8 S rDNA和ITS的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J14和S33判定为Kluyveromyces marxianus(马克斯克鲁维酵母).酸马奶中传统的酵母菌分类主要依靠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等鉴定方法,实验首次利用5.8S rRNA和ITS基因扩增和测序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