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0篇
  16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未来农艺节水的途径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河北省农田用水浪费的主要路径.提出了减少地面蒸发损失和使降水有效利用是未来农业节水的主攻方向.根据研究成果,阐明了农艺节水技术潜力在目前经济用水量基础上还有100mm左右.并针对河北省灌溉农田、旱作农田和设施农田分别提出了深化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于2011—2012年玉米生长后期,进行小麦分期提前造墒灌溉(设置9月20日、9月25日、9月30日灌溉3个水平,不灌水为对照,分别用I9.20、I9.25、I9.30和CK表示)单因素试验,研究小麦提前造墒灌溉对夏玉米后期光合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后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CK为"双峰"曲线,其他处理为"单峰"曲线。Pn日变化均值以I9.20与I9.25处理较高,2年同品种处理间棒3叶叶源量(LSC)也以I9.20与I9.25处理较高。与光合特性不同,茎秆糖分含量以CK较高,其他处理较低。不同灌水模式还对玉米灌浆有一定影响,I9.20、I9.25处理的最大灌浆速率及灌浆平均速率较大,灌浆活跃期较长,快增期百粒质量积累量较多,百粒质量与籽粒产量较高。另外,水分处理还对干物质再分配有一定影响,吐丝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表现为I9.25I9.20I9.30≥CK。可见,河北平原小麦适期提前造墒灌溉,改善了玉米群体光合性能,促进了吐丝后同化物向籽粒运转,提高了籽粒产量。综上所述,本研究条件下小麦造墒灌水建议提前于9月20—25日。  相似文献   
3.
冬季抗旱措施对小麦耗水特征与生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2010—2011年小麦生长季节降水量为47.7 mm条件下,采用冬季抗旱处理时期(1月28日、2月12日、2月27日)、冬季抗旱措施与春一水灌水量组合(冬季喷灌+春一水灌水量75 mm、漫灌措施+春一水灌水量75 mm,冬季覆盖牛粪措施+春一水灌水量90 mm)2因素设计,研究了河北低平原区高产条件下冬小麦耗水特征和生育性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小麦全生育期总耗水量为384.93~464.24 mm,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15.23~20.87 kg·hm-2·mm-1。播种到越冬期和起身到灌浆期是小麦耗水量较大的时期。同一处理时期不同水肥措施下,随灌水量的增加,耗水量有增加趋势,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溉水利用效率有降低趋势;其中以牛粪覆盖措施小麦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最高,喷灌措施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漫灌。同期不同水肥措施对小麦干物质再分配的影响表现为:牛粪覆盖措施和对照促进了小麦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的同化物向籽粒再分配,喷灌和漫灌提高了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中来自花后积累干物质的比例。不同处理时期同一水肥措施比较,随处理时期推迟籽粒产量有增加趋势。以上结论可为指导小麦冬季田间旱情补救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荧光特征及品种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低平原区节水灌溉模式和筛选高产节水品种,在2014-2015和2015-2016两个小麦生长季,采用裂区试验,以5个灌溉模式(春季灌溉0、1、2、3和4水,分别用W_0~W_4表示)作为主处理,以3个当地主推冬小麦品种(衡观35、石4185和衡4399)作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及荧光特征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灌溉量和灌溉次数的增加,小麦产量非线性增加,但不同年份表现有所不同,2014-2015年以W_2处理产量最高,2015-2016年以W_4处理产量最高;灌溉提高了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但F_o却降低。不同品种对灌水的反应特性不同,且存在年际间差异,两年平均产量以衡4399最高,石4185最低;随灌溉量的增加,衡4399和衡观35产量变化幅度较小,而石4185的产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从荧光特征参数看,石4185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大,在灌浆后期,其不灌溉处理(W_0)的荧光参数F_o相对于灌溉处理的增加幅度高于衡4399和衡观35,但F_m、F_v/F_m和F_v/F_o在不灌溉情况下的降低幅度也相对较大,说明石4185的抗旱性差。从水分利用效率看,以W_2处理较好。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衡4399和衡观35的增产潜力大,抗旱性好,春季灌2水可达到节水高产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化肥施用水平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化肥施用处理对夏玉米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呈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模型进行模拟,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最大灌浆速率的持续时间延长,灌浆进程延长,千粒重提高.  相似文献   
6.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8,他引:46  
以24年(19812~004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探讨了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增施秸秆外,增施化肥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但同时增施化肥和秸秆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在提高有机质复合量方面,施用化肥的效果好于施用秸秆,而有机-无机肥结合效果较单一施用秸秆或化肥都要高;随秸秆或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机质的复合度逐渐降低,但有机-无机肥结合施用可以提高有机质的复合度。有机-无机结合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单施秸秆肥和单施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应,而化肥的增产幅度远远大于秸秆肥,有机-无机结合的增产幅度在同等施肥量下较单独施用秸秆或化肥的产量都要高。结果表明,有机-无机结合较单一施用秸秆肥或化肥能更有效地提高潮土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7.
施用化肥和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潮土上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性质有明显影响.施用化肥和有机肥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化肥和有机秸秆肥对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不同.化肥倾向于增加不同形态腐殖质的含量,同时提高松解态和稳结态腐殖质的比例,加速消耗地力;而有机秸秆对腐殖质形态作用不如化肥明显.化肥和有机肥都能增加土壤腐殖酸含量,化肥促进腐殖酸中富啡酸(FA)含量增加而对胡敏酸(HA)影响不大,造成HA/FA下降;与化肥作用相反,有机秸杆肥提高腐殖酸中胡敏酸含量而对富啡酸影响不大,结果使HA/FA升高.化肥使有机质品质变差,而有机肥使有机质品质改善,生产上宜有机、无机结合施用.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低平原是河北省重要的粮棉产区,但同时该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严重匮乏,尤其冬春降水少使得该区旱地棉花不能及时种植而造成减产,有深井灌溉条件的则灌溉成本高。根据该区浅层微咸水资源丰富的特点,简要介绍一下低平原区利用浅层微咸水灌溉抗旱植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选用9个性状差异较大的早稻新品系,在稀播条件下,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其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穗长及千粒重诸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及黑龙港流域旱稻育种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性状中,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对单株产量影响显著。三者对产量的贡献为株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其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0、0.38和0.12,达到显著及极显著水平。株高、株穗数、一级枝梗数、穗实粒数及穗长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影响程度为穗长>一级枝梗数>株高>株穗数>穗实粒数;穗实粒数同株穗数也呈负相关。单株生产力大的品系是株穗数、穗实粒数及千粒重三者在较高水平上的协调与统一,育种实践上要兼而顾之。在本地区光温条件下,旱稻育种策略为,培育株高及抽穗期适中,提高单株成穗数及单穗实粒数,控制穗子长度,稳定千粒重。其具体指标为,抽穗期8月20~25日,株高100cm左右,穗实粒数不低于100粒,千粒重26g以上,每666.7m~2产量350~400kg。  相似文献   
10.
阶段高温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耐热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小麦高温灾害,筛选耐热丰产种质资源,通过裂区试验,以阶段高温为主区(在开花期、花后5~10 d、11~15 d、16~20 d和21~25 d进行高温胁迫,分别用H_1、H_2、H_3、H_4和H_5表示,以自然生长条件为对照),以品种为副区(选用济麦22、矮抗58、衡4399、淮麦33、石麦22、山农20、郑麦7698和邯6172耐热性不同的8个冬小麦品种),于2016-2017和2017-2018两个小麦生长季,研究了不同阶段高温对小麦产量及穗粒数、粒重等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品种的耐热性。结果表明, H_1、H_2、H_3、H_4和H_5处理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59.7%、49.5%、26.2%、36.4%和34.5%,穗粒数分别减少17.9、14.8、5.9、1.2和4.0粒,千粒重分别降低0.3、1.8、7.3、13.8和12.6 g。从品种看,自然生长条件下郑麦7698、淮麦33和衡4399的产量较高,石麦22的产量最低;高温条件下郑麦7698、山农20和衡4399的产量较高,淮麦33为受高温影响最大的品种,两年减产幅度均最高;两种条件下郑麦7698、衡4399和山农20的综合产量均较高,淮麦33最低。阶段高温对不同品种的影响不同,且存在年际间差异。2016-2017年度山农20、衡4399和石麦22的H_2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但其他阶段高温处理均减产。高温胁迫后郑麦7698的减产幅度在2016-2017年度最小,而在2017-2018年度仅次于减产幅度最大的淮麦33。郑麦7698、衡4399和山农20的两年几何平均产量均较高,淮麦33最低。从热感指数看,衡4399、山农20和郑麦7698的热感指数指标大部分小于1,淮麦33、济麦22、石麦22热感指数指标大部分大于1;其他品种的热感指数指标有的时段高温大于1,有的小于1。综合产量和热感指数指标,衡4399、山农20和郑麦7698的耐热性好,淮麦33、济麦22和石麦22的耐热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