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2428选”系广亲和系02428群体中的一个变异株,花时比02428早1—1.5小时,且开花集中,花粉量充足,抽穗期比02428迟8—9天,其它生物学特性也异于后者。测交鉴定表明,“02428选”与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籼、粳品种(系)和光敏核不育系杂交,不仅具有良好的广亲和性,而且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对BT型不育系还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潜在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粒重对气候的反应和生态适应性,用2006年和2007年在南方稻区8个生态点29点次的田间种植试验资料,将粒重解析为谷粒长、宽、厚和比重4个因子,组建了谷粒面积(S)、厚度(H)和比重(ρ)的环境预测模型。相关分析表明,谷粒面积S的影响期在颖花分化期(III~IV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VI~VII期),温度是其主要影响因子,有利于谷粒长度和宽度发育的日平均气温( )为27~29℃,最高气温(Tmax) 34℃,最低气温(Tmin) 24℃。谷粒厚度H与抽穗后1~30 d的Tmax呈二次曲线关系,与 呈负相关。谷粒比重ρ与日照时数(SH)呈正相关,影响时期在抽穗后1~10 d;与Tmax呈负相关,影响时期在抽穗后1~30 d。有利于增加ρ的气象指标是SH达到8 h,Tmax低于30℃。用1951—2002年的气候资料模拟计算了95个地区的两优培九千粒重,按7个水稻生态区归纳,平均值变化在25.93~28.01 g之间。千粒重的区域分布明显随纬度而递增,由于地形影响,在湘、赣、粤北地区还表现出一定的经向影响。晚季稻的千粒重则比早季稻高1.39 g。幼穗分化期的温度和灌浆结实期的温度、日照时数是造成两优培九粒重区域和季节特征的主要生态原因。  相似文献   
3.
培矮64S的育性特征及其安全使用技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用培矮64S在南京、武汉、贵阳、三亚4地1991~1998年共552项套袋自交结实率资料和381项花粉可育度资料结合各地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日长资料分析了培矮64S的育性转换指标及其育性变化规律. 指出培矮64S具有育性转换温度指标较低、短日互补作用显著的基本特点. 据此, 结合我国各地的温度和日长特点以及目前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新育成的10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2个对照的稻粒黑粉病的田间调查表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粒黑粉病发病较为普遍,但发病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感病性为3级的不育系(重感)1个,2级(中感)5个,1级(轻感)5个,0级(不感)1个。新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粒黑粉病发病程度比培矮64S(对照)显著减轻,但抗水稻粒黑粉病仍是今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5.
特优559的生产特性及其应用前景邹江石,杨图南(江苏省农科院南京210014)(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特优55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盐恢559配制而成的灿型杂交中稻。恢复系盐恢559由该所1989年用特青作母本、明恢75作父本杂交,经本...  相似文献   
6.
籼型两系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我国新近育成的10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和3个优良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对11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除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相对日产量的非加性效应不明显外,其他性状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均有显著作用,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但穗长、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3个性状的非加性效应较大。②F1大多数农艺性状受不育系影响比恢复系大,仅株高、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等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③不育系以208S、培矮64S和02-142最好,恢复系以扬稻6号最好,其次是E 32和宁108。④11个农艺性状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播始历期、株高、结实率、每穗实粒数、相对日产量、千粒重、穗长、着粒密度、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单株穗数。  相似文献   
7.
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的育种实践表明,发展两系法杂交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基础和关键。中国每年都有新的光温敏核不育系作为育种材料进入配组利用,但真正投入生产应用且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并不多[1~3]。据杨远柱等[4]统计,在82个通过省级技术鉴定的光温敏不育系中,只有15个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据报导,水稻鲜种子通过化学药剂处理可以打破休眠,从而缩短繁育周期,加快育种进程.为此,我们利用打破鲜种子休眠期的方法,结合苗期短光照处理以及杂种F_1~F_3集团选育,从1977年10月至1979年9月的不足二年时间里,共处理187份材料,在南京地区繁育六代.1977年夏秋配组的杂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已测序水稻品种分析其农艺性状基因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在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在海南陵水县种植两个完全测序水稻品种日本晴与9311的F2群体及双亲,分别考察了其单株分蘖数、穗数、有效分蘖数、穗长、主穗长、抽穗期、株高和剑叶8个农艺性状3次重复的平均值。用已构建的连锁遗传图谱(Nipponbare/9311-F2遗传图谱)及Excel 2000和Mapmaker/QTL 1.1b软件对这8个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和基因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在LOD>2.0和P<0.005的条件下共检测到41个QTLs,它们分布在水稻所有染色体上,单个QTL对性状表型贡献率11.0%~46.4%,其中大于20%的有22个。对选用已测序材料为亲本构建图谱来探讨水稻农艺性状的分子基础及其育种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为试材,研究不同N肥用量(纯N 0、112.5、225.0、337.5 kg/hm2)和栽插密度(22.5×104、27.0×104、31.5×104穴/hm2)对产量形成及N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对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在22.5×104~31.5×104穴/hm2的密度范围内,穗数与每穗粒数之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因而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N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纯N用量为337.5 kg/hm2时,增穗作用不显著,反而极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3)稻株吸N量随供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植株含N率和N素累积量过高不利于叶鞘茎中的N素向穗部运转,降低籽粒N素积累量,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而减产。(4)在中等肥力土壤上,施纯N 225.0 kg/hm2,栽插密度22.5×104穴/hm2,高峰苗控制在500.0万/hm2左右,有利于两优培九抽穗前茎鞘叶N素积累和抽穗后向穗部运转,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