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6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驼具有独特的生理性能,是所有牲畜中最耐粗饲的一种家畜,它喜欢食用荒漠、半荒漠地区生长的含盐和灰分较高、粗硬、味苦、气味浓、多刺的灌木和半灌木,能适应低蛋白质饲料,对干物质、粗纤维及粗蛋白等有较强的消化能力。骆驼极耐干渴,不怕炎热和寒冷,适于在沙漠和沙山上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及组合消化酶对奶牛乳腺组织分离的影响以及不同FBS浓度培养基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纯化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25%胰酶+0.20%Ⅱ胶原酶对组织块分离效果最好,乳腺上皮细胞生长最多,5%与10%浓度FB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纯化效果最好,5%与10%浓度FBS对细胞生长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利用原代培养后纯化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以Matrigel为基质胶原,进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三维培养,细胞接种浓度分别为1×104、1×105和1×106个细胞/mL。经过16d培养后,用DAPI对细胞染色,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当细胞接种浓度为1×104~1×105个细胞/mL时,细胞形成了团块状结构,出现了类似腔状的腺泡形态。  相似文献   
4.
恶性卡他热(MalignantCatarrhalfever,MCF),亦称牛恶性头卡他或坏疽性鼻卡他,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全眼球炎,以及消化、呼吸、泌尿系统粘膜的炎症和神经症状,呈散发,但发病死亡率很高。本病最早发生于非洲、欧洲、美洲及澳大利亚等地。我国报道的很少。2001年4月,内蒙古某奶牛场,在经产母牛群中,相继发病17头(其中自然死亡2头,捕杀15头)。经流行情况、临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初步诊断为奶牛恶性卡他热。1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内蒙古某奶牛场,在发生本病前,存栏奶牛92头(其中犊头8头、育成母牛14头,经产母牛70头)…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围产前期日粮不同NFC/RDP水平对奶牛血液NEFA、BHBA、ALB和TP浓度的影响。选择2~5胎、产奶量、体重和体况评分值相近的围产期荷斯坦牛48头,随机分为六组,每组8头,于产前第28天开始,各组分别饲喂NFC/RDP为5.14(Ⅰ)、3.46(Ⅱ)、4.00(Ⅲ)、5.12(Ⅳ)、3.35(Ⅴ)、2.87(Ⅵ)的日粮。分娩后各组均饲喂相同的产奶日粮,至产后第7天结束。结果表明,产后第7天,Ⅲ组血清NEFA浓度显著低于Ⅵ组(P〈0.05),低于其余四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第1天,Ⅲ组血清BHBA水平显著低于Ⅵ组(P〈0.05),低于其余四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产前第14天到产后第7天,Ⅲ组血清ALB浓度均高于其余五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第7天,Ⅲ组TP浓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高于Ⅱ组、Ⅴ组和Ⅵ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NFC/RDP为4.00(Ⅲ)的日粮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牛β-酪蛋白标准品为免疫原,免疫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兔抗牛β-酪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经亲和层析纯化后,用SDS-PAGE电泳及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抗体的纯度,经ELISA法测定β-酪蛋白抗体的效价为1∶1600。Western-blot分析发现,制备的抗体与β-酪蛋白可以发生特异性结合,表明成功制备了纯度较高和特异性较好的牛β-酪蛋白多克隆抗体,为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最佳的冻存液以改善乳腺上皮细胞的冻存质量.BMECs传至第5代后分别加入以下10种不同配方的冻存液.A组:85% DMEM+10%胎牛血清+5% DMSO;B组:80% DMEM+ 10%胎牛血清+10% DMSO;C组:75% DMEM+10%胎牛血清+15% DMSO;D组:70% DMEM+10%胎牛血清+20% DMSO;E组:85% DMEM+5%胎牛血清+10% DMSO;F组:75% DMEM+15%胎牛血清+10% DMSO;G组:70%DMEM+20%胎牛血清+10%DMSO;H组:80%DMEM+10%胎牛血清+10%甘油;I组:70% DMEM+10%胎牛血清+20%甘油;J组:60% DMEM+10%胎牛血清+30%甘油,冻存前统一调整细胞密度到1×106个/mL冻存.分别对复苏后的细胞进行台盼蓝染色计算存活率和PI/Hoechst 33258双染计算凋亡率.结果表明,BMECs经不同冻存剂冻存复苏后,细胞活力、形态学及凋亡率表现有所不同,其中B组和G组的活力和24h贴壁率较其他组高,二者的凋亡率较低,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传代后B组细胞的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捕食线虫性真菌菌种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在不同介质保存条件下,捕食线虫真菌分生孢子和菌丝的存活情况及其不是寄生性线虫的能力.结果表明:在设定的保存条件下,分别经过1周冷冻融化或2周反复冷冻融化,被保存的分生孢子接种于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能生长发育:在加入线虫第3期幼虫后,能生产捕食器,对虫体发挥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1分离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A1)的18S rD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18S rDNA全基因序列为1769bp,在进化树上与同种国外分离株A.oligospora var oligospora 1最为接近,同源性为94.7%。这与二者都具有捕食性结构—菌网的特点相一致。证实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捕食性结构与捕食线虫性真菌种系发生有关。从少孢节丛孢菌3个分离菌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A1、A.oligospora 1、A.oligospora2)的进化树及同源性来看。不同国家地区的丛孢菌属(Arthrobotrys)分离株确实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