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花生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关联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方法,对9个花生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关联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 生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熵关联度为:生育期0. 9558,株高0. 9859,分枝数0. 9887,结果枝数0. 9920,侧枝长0. 9888,单 株果数0. 9932,叶斑病病指0. 9839,烂果数0. 9858,百果重0. 9933,百仁重0. 9936,出仁率0. 9887;熵关联序为:百 仁重>百果重>单株果数>结果枝数>侧枝长>出仁率>分枝数>株高>叶斑病病指>烂果数>生育期。  相似文献   
2.
运用限制因子学说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小麦品种多个主要农艺性状因子与产量的关系,确定影响产量的主要的性状限制因子。结果表明,在诸多性状因子中,最高茎数、 穗数、穗粒数等性状因子,是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性状限制因子,其它性状因子为非限制因子。进一步提出在冬小麦的栽培中,应以群体为基础,在达到一个合理的群体、保证穗数的前提下,主攻个体,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穗粒数,为提高冬小麦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花生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是花生产业化体系的关键技术。自2004以来,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出大果型花生新品种 "好乐生2号"。1选育过程2004年以早熟、丰产性好的豫花9326为母本,以结果性集中、抗病性好、出米率高的潍花8号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获得F1代杂种材料。2005-2008年(F2~F4)按照系谱法种植处理,在田间选择结果性好、早熟、抗病、抗倒性强的单株,连续定向选择,2008年筛选出10个优良的单株,2009年参加  相似文献   
4.
探索除草剂对小豆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防效以及对小豆产量的影响,可为小豆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小豆品种唐红0809-1为试材,以不除草和人工除草为对照,研究了2类5种除草剂对小豆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小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均对小豆出苗产生一定程度的药害,表现为出苗晚且不整齐、叶片卷曲等,其中,75%噻吩磺隆WG+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土壤处理苗期药害较轻,叶片卷曲症状随着小豆的生长而逐渐得到缓解;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小豆苗期生长产生的影响不同,其中,15%精稳杀得EC处理未观察到对小豆产生药害,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处理药害较轻。除草剂对小豆产量影响最大;对不同农艺性状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其中,对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和株高影响较大,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明显。综合分析不同除草剂的防效、药害和小豆产量情况,认为小豆田理想的除草措施是用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在小豆出苗后进行茎叶喷施,该处理下,小豆药害较轻,施药5 d后药害症状基本缓解,生长恢复正常;可兼防除两类杂草,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85.8%、鲜重防效为90.3%,对阔叶类杂草的株防效为90.8%、鲜重防效为92.6%;小豆产量最高,达到了1 291.8 kg/hm~2,较人工除草对照增产32.9%。  相似文献   
5.
花生新品种唐油4号唐油4号是我所利用母本7603与父本7625杂交选育而成。1994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唐山市品种审定小组审定。现已推广到河北、山东、辽宁、河南及京津等地,1997年推广面积达6.6万hm2,累计推广22.7万hm2……  相似文献   
6.
花生是冀东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历年播种面积1.0×105 hm2左右,占河北省种植面积的30%,主要分布于滦河流域的沙薄地,土壤瘠薄、生产条件差、品种混杂退化严重,产量低而不稳.为此我们选育了抗性强、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籽仁符合出口要求的花生新品种唐油4号(原代号3323).  相似文献   
7.
运用限制因子学说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小麦品种多个主要农艺性状因子与产量的关系,确定影响产量的主要的性状限制因子。结果表明,在诸多性状因子中,最高茎数、穗数、穗粒数等性状因子,是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性状限制因子,其它性状因子为非限制因子。进一步提出在冬小麦的栽培中,应以群体为基础,在达到一个合理的群体、保证穗数的前提下,主攻个体,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穗粒数,为提高冬小麦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