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袁隆平先生利用野生稻的败育型细胞质基因育成不育系,而笔者则首创了直接利用野生稻细胞核基因选育恢复系的新途径。笔者介绍了直接利用野生稻杂交选育恢复系的技术路线及方法,该法利用野生稻作为主体亲本,与多个各具有显著特点的恢复材料杂交,充分利用野生稻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采用“大群体多世代”的育种方法成功育成强优广谱性恢复系测253,并育成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新组合。笔者还介绍了测253及其配组组合的应用和产生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桂A是广西大学支农开发中心以自选的95A为母本,自育的桂占为父本杂交并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特大穗优质籼稻不育系。桂A不育性稳定,柱头发达、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易于繁殖制种,而且植株高大,茎秆坚韧,抗倒伏,米质优,可恢复性好,配合力高,2003年通过广西区科技厅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3.
以通过审定的高大韧稻新组合特优1012、中优253与2个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高大韧稻与非高大韧稻的农艺性状和茎秆结构性状。结果表明,与矮秆水稻相比,高大韧稻特优1012、中优253的株高、剑叶长、宽,穗粒数、产量等都明显的高于其他的2个杂交组合;第一、二、三节间的抗折力更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的抗折力与节间长度呈负相关,与节间粗度、厚度及干物重间呈正相关;其中抗折力与小维管束数目的相关系数最大,达0.974。  相似文献   
4.
水稻株型发展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代表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四个年代中前后两个不同年代品种间在根干重、株高,第二茎节直径大小,茎壁厚度与其经济性状、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性状和产量均随着根干重、株高、第二茎节直径大小、茎壁厚度的增大而提高。由此说明,今后水稻产量如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植株形态上应向“高大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大韧稻茎秆的抗折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通过审定的高大韧稻新组合特优1012、中优253与2个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高大韧稻与非高大韧稻的农艺性状和茎秆结构性状。结果表明,与矮秆水稻相比,高大韧稻特优1012、中优253的株高、剑叶长、宽,穗粒数、产量等都明显的高于其他的2个杂交组合;第一、二、三节间的抗折力更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的抗折力与节间长度呈负相关,与节间粗度、厚度及干物重间呈正相关;其中抗折力与小维管束数目的相关系数最大,达0.974。  相似文献   
6.
袁隆平先生利用野生稻的败育型细胞质基因育成不育系,而笔者则首创了直接利用野生稻细胞核基因选育恢复系的新途径。笔者介绍了直接利用野生稻杂交选育恢复系的技术路线及方法,该法利用野生稻作为主体亲本,与多个各具有显著特点的恢复材料杂交,充分利用野生稻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等特点。采用“大群体多世代”的育种方法成功育成强优广谱性恢复系测253,并育成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新组合。笔者还介绍了测253及其配组组合的应用和产生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高大韧稻的抗折力与茎秆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大韧稻新组合桂优360与3个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高大韧稻与非高大韧稻的茎秆结构性状。结果表明:高大韧稻桂优360的株高高于非高大韧稻组合;第一、第二、第三节间的茎粗、壁厚以及抗折力均比非高大韧稻具有更大的优势;高大韧稻桂优360的大、小微管束的数目比对照多,髓腔直径及大、小微管束面积亦比对照大。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的抗折力与第二伸长节间小微管束数、大微管束面积及第二节间粗度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