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电子设备防雷需求的计算,确定大气电场仪应有的探测距离;通过对几种情况下大气电场的分析、计算,结合大气电场仪的探测原理及探测公式,确定大气电场仪的探测距离,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大气电场仪探测距离和电子设备防雷需求的预警距离对比,得出单站式大气电场仪应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降低探测距离,提高探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对2012年7月4-5日济宁暴雨天气过程从高低空形势及各种物理量配置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强降水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发生的,主要是在地面气旋与低空切变线共同影响造成的。低空西南急流在山东西南部的强风速风向辐合为强降水的产生输送了充足的水汽,海上高压阻挡使地面气旋移动缓慢是形成强降水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济宁市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介绍了济宁市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加大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完善公共气象监测体系与提高预报预测水平、丰富农业气象的服务内容、健全和完善当前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体系等内容,以期有助于提高该市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20年山东省南四湖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南四湖畔4个陆面台站近20年的大风记录,对南四湖大风天气的基本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四湖地区大风以西北风为主,春季出现大风日数最多,秋季最少。自90年代末大风日数呈逐渐减少趋势,南四湖大风频次逐年减少,造成该结果的原因除了大气环流背景方面的影响因素外,还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测站周围局地环境改变、人工防护林带面积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5.
近30年济宁地区沙尘天气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971~2000年济宁地区沙尘天气资料,对济宁地区沙尘天气的年、月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济宁地区近30年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气象预报与城市防洪排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丽  楚鹏  李永果 《现代农业科技》2007,(8):132-132,137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防洪排涝的提出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结果。分析产生强降水量级的大气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研究建立济宁市防洪排涝强降水预报业务系统,为市政府和防汛、防洪指挥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暴雨、大暴雨预报,将对城市防洪排涝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精细探测资料,对2009年7月5-6日山东省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重点是分析暴雨的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是在有利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高层强辐散与中低层强辐合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动力背景;水汽通量的强辐合是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马丽  李永果  张熙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01+11917-11901
“达维”台风的影响过程进行简述,将台风的影响分为2个阶段,分别就各阶段对山东不同地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数值模式对台风的预报进行检验,得出对于双台风互旋而导致的移动路径不确定性,定性较差,T639短时预报和地面实况可以为移动路径预报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对“达维”台风预报服务情况进行思考总结,以便对日后的服务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次山东大暴雨天气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卫华  李永果  马丽  刘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73-11173,11223
通过对2006年7月2~3日发生在山东的大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触发机制和稳定度、螺旋度等物理量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主要受850hPa切变线和地面黄淮气旋影响产生的,切变线和气旋中心北部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了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中低空西南风急流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10.
济宁市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及作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永果  李彤  侯红运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56-256,263
利用近几年济宁人工增雨实践.对济宁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时的天气形势、作业云系、作业时机、部位以及催化剂量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利于济宁高炮人工增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冷峰、冷涡横槽、南支槽、南方气旋、回流等形势。高炮人工增雨多以层状云和混态云为主。雷迭回波上,层状云作业部位应选在0℃层亮带上,混态云应选择在强回波区附近。层状云催化时机,应选择在云顶高度≥6.0km、回波强度≥25dBz时作业为宜;混态云应在云顶高度≥7.5km、回波强度≥35dBz时作业为宜。作业仰角以55°为最佳。一次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以炮弹20-40发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