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为了探究内蒙古地区道地药材蒙古黄芪的生态适宜性,促进蒙古黄芪资源的开发利用。采用最大信息熵模型与地理信息技术联用的方法对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对蒙古黄芪生态适宜性影响最大的主导生态因子,并找出最适宜蒙古黄芪生长的适生区域。结果表明:影响蒙古黄芪生态适宜性的8个主导生态因子分别是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坡度、10月平均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变异系数、高程、植被类型、最暖季降水量和土壤类型。最适宜蒙古黄芪种植的区域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以及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北部地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为蒙古黄芪品质区划、栽培基地选址等工作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蒙古黄芪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促进蒙古黄芪的大规模种植,规范种植技术,提高蒙古黄芪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团队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积累的蒙古黄芪人工种植经验,总结黄芪野生到种植的发展历程及其适宜种植区域,系统的介绍蒙古黄芪人工种植技术:种子的处理技术、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加工技术;同时总结仿野生栽培技术及制定种子质量标准。指出目前黄芪种植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的繁育体系,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及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应加快黄芪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新,破解制约黄芪种植业发展的难题,为黄芪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旨在建立北沙参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通过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测定其净度、饱满度、含水量、千粒重、发芽率及生活力等各项指标,制定北沙参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北沙参种子质量均分成3个等级:沙藏前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种子的净度分别≥95.0%,90.0%,85.0%;饱满度分别≥70.0%,60.0%,50.0%;含水量分别为8.0%~12.0%,8.0%~12.0%,≥12.0%或≤8.0%;千粒重分别≥23.00g,18.00g,15.00g;发芽率分别≥12.0%,10.0%,8.0%;生活力分别≥35.0%,25%,15%。沙藏后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种子的发芽率分别≥65.0%,60.0%, 55.0%;生活力分别≥70.0%,65.0%,60.0%,其余指标均与沙藏前的北沙参种子分级标准一致。本研究初步制定了北沙参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可为其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评价以及对北沙参药材进行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肉苁蓉种子在生产利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采用种子外观形态观测和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对肉苁蓉种子的净度、生活力、含水量、千粒重等指标进行测定,进一步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及聚类分析初步制定肉苁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肉苁蓉种子质量分为3个等级,一级种子生活力不低于50.0%,净度不低于95.0%,水分含量不低于6.8%,千粒重不低于90mg;二级种子生活力在30.0%~50.0%之间,净度在85.0%~95.0%之间,水分含量在6.3%~6.8%,千粒重在70~90mg之间;三级种子生活力不高于30.0%,净度不高于85.0%,水分含量不高于6.3%,千粒重不高于70mg。种子生活力、净度、含水量和千粒重是评价肉苁蓉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用于制定的肉苁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可作为基本标准应用于肉苁蓉种子的质量分级。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内蒙古地区小秦艽的规模化种植,规范种植技术,保障小秦艽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团队根据多年的野生小秦艽种源引种驯化研究成果和长期积累的小秦艽人工栽培经验,系统地介绍小秦艽人工栽培技术,为产区技术人员和药农提供技术指导,为国内小秦艽种植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地枫皮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无机盐、生长调节素、渗透压等对地枫皮离体保存的影响,建立地枫皮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技术体系;并通过生长恢复的考察对保存材料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无机盐、生长调节剂、渗透压等因素对地枫皮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均有显著影响,最终确定地枫皮常温离体保存的最佳保存方法为1/2MS+蔗糖50g/L+琼脂4.0g/L+甘露醇5g/L+矮壮素(CCC)1.0mg/L,培养条件为光照时间12~14h/d,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2 000lx,在此条件下保存300d,存活率在50%以上,保存材料生长恢复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7.
吴双英  徐建平  李旻辉 《种子》2019,(2):98-100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处理对多叶棘豆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方法]测定多叶棘豆种子的千粒重、水分,观察种子形态特征。采用砂擦、热水浸种、赤霉素处理种子,在人工气候箱里观察和记录10℃、15℃、20℃萌发温度下的发芽率。[结果]3种方法中,机械破皮对种子萌发影响最大,砂擦方法和砂擦后常温水浸泡方法在15℃萌发温度下发芽率分别77.3%和84%以上,同种实验方式下,20℃发芽率次之。10℃的萌发率相对较低。[结论]砂擦加常温浸泡后15℃条件下萌发是最佳发芽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