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用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苗三次免疫SPF蛋鸡,收取高免鸡蛋,制备成冻干高免卵黄抗体;用鸡胚中和试验和间接ELISA方法进行效价检测。试验结果显示,第3次免疫后2周,卵黄抗体中和效价为1∶103.5,4、5周达到最高值1∶104.5;间接ELISA方法检测冻干前后的抗体效价结果均为阳性;对鸭坦布苏病毒强毒的攻毒保护率达100%,可为鸭坦布苏病毒的防控提供一种有效的冻干高免卵黄抗体制剂。  相似文献   
2.
鸭坦布苏病毒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主要危害蛋种鸭的新发传染病,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因为该属的病毒多为人畜共患病,从病原学、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等方面介绍了该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传染性支气管炎抗原的质量,测定了3种不同来源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的EID_(50),选取滴度最高的病毒株作为毒种,建立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WH株种子批,并对冻干毒种进行了毒价测定。结果表明,含毒尿囊液在冻干前后毒价无显著性差异,毒种的EID_(50)在10代内无变化。冻干毒种在-40℃和-15℃保存1年,其毒价基本不变。经检验种子批未受到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前期研究表明新城疫病毒(NDV)HN蛋白为病毒热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了进一步研究HN蛋白的热稳定性以及影响其热稳定性的结构特征,研究利用杆状病毒表达了NDV TS09-C耐热株的HN蛋白的胞外区,将两个拷贝的TS09-C株HN胞外区基因分别插入到载体pFastBac-dual的PH启动子和p10启动子下游,在HN蛋...  相似文献   
5.
1材料与方法 1.1二联营的制备与质量检验 1.1.1毒株来源与二联苗的制备。禽A型为杀性巴氏杆菌(APM)效力检验用强毒为C48.1株,鸡新城疫病毒(NDV)效力检验用强毒为北京株、APM1502株和NDVLaSota株,均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将APM强毒1502株培养菌液与NDV弱毒LaSota株感染鸡胚尿囊液混合,经甲醛溶液灭活后,按马闻天等的方法制备5批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批号05-1—05-5)。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子PCR检测,初步证明在湖北一发病肉鸽群感染H9亚型禽流感病毒。病原分离后,盲传3代,其血凝效价达到109~1011,经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其鸡胚半数致死量为107.5,9日龄鸡胚平均致死时间为54.3 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1.8,6周龄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为2.0,证明该H9亚型禽流感为毒力较强。将该病毒回归非免疫肉鸽,能产生典型的H9亚型禽流感症状,采集其肺、喉头、泄殖腔等病变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均可分离到H9亚型AIV。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灭活疫苗对鹌鹑首次免疫试验结果表明,20日龄、28日龄和35日龄的鹌鹑首次免疫禽流感疫苗2周后,部分鹌鹑能测定到AI-HI抗体,3周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AI-HI抗体为5 log2以上,但维持时间很短,4周时开始下降,5周时降至3 log2以下;二次免疫2周后抗体达到7.6 log2,3周时抗体开始下降,6周时降至3 l0g2以下;不同免疫途径免疫效果比较,皮下注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肌肉注射抗体水平;试验同时设鸡免疫试验为对照,相同剂量二次免疫后鸡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鹌鹑,且维持时间可达6周以上;疫苗的安全性试验表明,免疫鹌鹑未见任何不良临床反应,精神、食欲和体重均正常.  相似文献   
8.
用鉴定筛选的大肠杆菌接种适宜培养基,将培养物经甲醛溶液灭活后,分别制备氢氧化铝胶灭活疫苗、油乳剂灭活疫苗,经检验合格,用于安全和效力试验,比较两种佐剂制备的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氢氧化铝胶作为佐剂制备区域优势血清型疫苗来预防本地的鸭大肠杆菌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内生木霉菌株P3.9对枇杷根际土著真菌是否有不良影响,采用稀释分离法与平板计数法,跟踪测试了此菌株1个季度内对枇杷根际土著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内生木霉菌株P3.9后枇杷根际土壤土著真菌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接种后5~60 d,除35~40 d间土著真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外,其余时间以10 d为周期呈循环增减变化,接种后60~90 d以30 d为周期呈增减变化;而对照组在5~50 d时土著真菌数量以15 d为周期呈循环减增变化,50~70 d时以20 d为周期呈增减变化,70~75 d数量变化不大,75~85 d以10 d为周期呈增减变化,85~90 d数量呈增加态势;对照组土著真菌数量波动幅度比处理组大,真菌数量不稳定;处理组真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内生木霉菌株P3.9对土著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2016年武汉地区灰雁粪便中所产红色色素的未知菌的类别及其耐药性,经细菌分离、生化鉴定、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等鉴定,确定1株病原菌为黏质沙雷菌。经药敏试验发现黏质沙雷菌对萘啶酸、头孢噻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甲氧嘧啶等敏感,对头孢他啶、氨曲南、氨苄西林等中介,对头孢曲松、四环素、呋喃妥因、链霉素、磺胺异恶唑耐药。了解黏质灰雁沙雷菌的耐药情况,对环境中食源性肠道菌进行监测,为今后禽源沙雷菌抗生素替代药物的开发提供潜在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