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15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伸展蛋白(extensin)是植物细胞壁中一类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Hydroxyprolinerich glycoprotein. HRGP),于60年代初由Lamport和Dougall两个实验室同时发现。HRGP是植物细胞初生壁中重要的结构蛋白,由于其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性,近年来对HRGP在植物抗病中作用的研究十分活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我国不同种、地理来源和毒素化学型小麦茎基腐病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采用纸塔法对来自全国9个省市80个采样点分离的224株小麦茎基腐病菌进行致病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镰刀菌的致病力不同,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及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致病力强于其他种。F.culmorum致病力显著高于F.pseudograminearum和F.asiaticum,而F.pseudograminearum,F.graminearum及F.asiaticum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中华镰刀菌F.sinensis,木贼镰刀菌F.equiseti,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致病力较弱,三者间苗期致病力无显著性差异;多数省份F.pseudograminearum群体间致病力无显著差异,仅山东F.pseudograminearum群体的致病性显著低于河南群体;此外,产毒类型为3ADON的F.pseudograminearum群体致病力显著高于15ADON群体。  相似文献   
3.
11种杀菌剂对马铃薯软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欢  徐进  王晓宁  张彤  许景升  张昊  冯洁 《植物保护》2020,46(5):309-315
由果胶杆菌属细菌Pectobacterium spp.引起的软腐病是世界范围内马铃薯生产上重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本研究分别采用碟片法和生长速率法探究了11种常用的杀菌剂对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菌株Pcc20181的离体抑菌效果; 采用马铃薯半薯接种法评价了供试杀菌剂对马铃薯软腐病的防控效果。碟片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均显示:11种供试杀菌剂中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0.3%四霉素AS和3%噻霉酮WP离体抑菌效果最好, 抑菌圈直径介于0.13~1.47 cm, EC50介于1.695~44.363 mg/L; 新鲜半薯接种法测定结果表明, 11种供试杀菌剂中有8种对软腐病均有控病效果, 防效为33.33~92.50%。其中, 3%噻霉酮WP对马铃薯软腐病的防效最高为92.50%, 随后依次为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 (89.76%)、20%叶枯唑WP (58.81%)、0.3%四霉素AS (51.60%)。综合评价, 3%噻霉酮WP、20%叶枯唑WP和0.3%四霉素AS对马铃薯软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32 kD抗菌蛋白的cDNA分子克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马铃薯抗青枯病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mRNA微量制备和cDNA快速合成系统,以噬菌体λgt11为载体,构建cDNA表达文库。以32kD抗菌蛋白API抗体为探针,采用免疫杂交技术筛选得到了阳性克隆。  相似文献   
5.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为在体外研究蛋白质问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在验证植物与病原物相互识别过程中是否发生蛋白质与蛋白质的互作及研究植物抗病信号传递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马铃薯抗病蛋白API编码基因为诱饵,从cDNA文库中捕获与API发生互作的蛋白,研究围绕API蛋白的与抗病有关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棉花枯萎病基础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主要介绍了70年代以来,我国在棉花枯萎病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向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青枯菌Ⅱ型分泌系统编码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青枯菌Ⅱ型分泌系统与致病蛋白的分泌密切相关.编码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Ⅱ型分泌系统的gsp基因簇由12个基因组成,通过设计适合高GC%含量基因扩增的PCR反应体系,成功克隆了编码青枯菌Ⅱ型分泌系统的全部12个gsp基因.分别将gsp基因连接到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及捕获载体上,构建了gsp基因诱饵库和捕获库.经序列测定证明12个gsp基因读框正确,保障了其在酵母系统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利用90K基因芯片进行小麦株高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株高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可供选择的分子标记,并进一步对株高QTL进行精细定位及相关基因克隆,以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和小偃81衍生的包含102个家系的RIL群体(F_8)为材料,利用90K芯片标记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在3个环境下对株高进行QTL检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图谱含有9 290个SNP标记,覆盖了小麦21条染色体的63个连锁群,图谱总长3 894.64cM,平均标记密度为0.42cM。共检测到9个控制株高的QTL,分布于1B、4A、4D、6B、7A、7B和7D染色体上,变异解释率为2.23%~16.25%。QPh.nafu.4D、QPh.nafu.4A、QPh.nafu.1B-2与前人定位到的位置相同或相近。QPh.nafu.7A具有较大的LOD值(8.17)和变异解释率(14.69%),为主效QTL。QPh.nafu.6B、QPh.nafu.7B-1、QPh.nafu.7B-2均能在多个环境下使用多种QTL检测方法定位到,可能为新的较稳定的控制株高的QTL。  相似文献   
9.
利用RT—PCR方法从人扁桃体的激活T细胞mRNA中扩增出诱导性免疫共刺激分子(ICOS)cDNA,继而将ICOS基因插入到pEGFP—N3中得到含ICOS和GFP融合蛋白的pEGFP—ICOS。将外源基因pEGF、P—ICOS注射至FVB小鼠原核中,其胚胎移植到同期发情的假孕受体产出后代,经PCR和Southern检测获得阳性转基因小鼠。试验共注射移植胚胎117枚,出生小鼠43只,检出阳性小鼠2只,该转基因已稳定遗传至F3代,说明建立了ICOS转基因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0.
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在马铃薯种苗快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马铃薯试管苗质量,优化种苗生产,改良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采用无糖组织培养技术,以马铃薯早熟品种"华薯1号"的脱毒试管苗为材料,以MS培养基附加4%蔗糖培养基为对照(CK),比较无糖培养技术对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究无糖组培下不同培养基、支撑物及接种方式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组织培养相比,无糖组织培养下试管苗生长速度快,试管苗更健壮,在马铃薯脱毒种苗生产上更具优势。无糖组织培养条件下,去除MS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仅包含无机成分,对脱毒种苗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更能有效降低污染。以蛭石为支撑物代替琼脂的试验结果显示,以蛭石为支撑的脱毒种苗生长速度快,节间较长,有"徒长"迹象。在以蛭石为支撑物培养条件下,比较单双节段的扦插试验结果显示,双节段扦插的种苗生长状况显著优于单节段扦插,且双节段扦插成活率更高,节段较大便于机械手操作。进一步将无糖组织培养试管苗扦插至网室生产微型薯,与传统的有糖培养试管苗相比,两者微型薯的结薯数量和大小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建立的新型无糖组织培养技术,可缩短马铃薯种苗的培养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微型薯生产扦插繁育程序,为实现马铃薯种苗机械化扦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