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14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优质大粒葡萄新品种'峰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巨峰’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新品种‘峰后’,平均单粒质量12.78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87%,酸含量0.57%,口感甜、脆;果面鲜紫红色,果肉硬度0.5kg/mm^2;生长势强,抗病力强。  相似文献   
2.
根据主成分分析模型中的相关结构分析理论,构造了一个在水稻土肥力水平分类中对主要肥力因素指标进行筛选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商品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演变与抗蚀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以天然马尾松林为参照 ,分析了 5种人工商品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能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 :5种商品林中 ,毛竹和青梅林土壤粘粒含量出现了明显减少的趋势。早竹和毛竹林土壤大于 1mm大团聚体含量和大于0 .2 5 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均显著高于天然马尾松林 ,0~ 0 .2 m土层分别达到了 34.6 6 % ,73.35 %和 2 7.2 5 % ,6 4 .0 7% ,而人工杉木林和青梅林土壤团聚体含量明显减少 ,茶园土壤则保持和天然马尾松林相同的水平。早竹地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孔度也显著高于天然马尾松林 ,0~ 0 .2 m土层分别达到了 5 7.6 4 %和 18.74 % ,毛竹和茶园土壤则接近天然马尾松林 ,而人工杉木林和青梅林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孔度均显示下降。5种商品林中早竹、毛竹和茶园土壤抗蚀能力较强 ,特别是早竹和毛竹土壤抗侵蚀能力超过了天然马尾松林 ,而人工杉木林和青梅林土壤抗蚀能力较弱 ,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应加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该论论述了北洛河流域自然和社经概况及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了北洛河流域治理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北洛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远景目标及对流域治理开发的建议和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作者1981-1993年对山东省蚜虫和螨类的调查结果。共记述发生在花卉上的91种和亚种,隶属2纲、2目、12科、53属。  相似文献   
6.
仔猪下痢是危害养猪业的一种严重疾病,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观察,本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死亡严重是养猪业大敌.作者根据不同日龄和病因将猪下痢分为:一周龄以内仔猪发生的下痢;2~3周龄时发生的下痢;断奶期的下痢以及寄生虫引起的下痢和大肠杆菌引起的下痢.并对各种下痢的病因、临床症状和治措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阿拉尔垦区部分地区地下水取样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地下水中几种主要阴阳离子的含量和矿化度的大小,用灌溉系数法、盐度和碱度指标的综合评价法对灌溉水质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本区地下水对作物和土壤只有盐害,而无碱害和盐碱害,除少部分为不太适用的水之外,其他为适用的水和良好的水.  相似文献   
8.
刺槐是我国中西部重要的水土保持林树种。由于滥和管理问题致使大面积的刺槐人工林虽有生态效益,但经济效益很低。经我们在长武王东沟区多年试验研究表明:皆伐萌蘖更新是改造低产值刺槐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渭北旱塬西部林业生产的现状,我们提出了以抓经济效益快速增长为重点的持续发展策略。在协调和发展林业生产过程中着重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调整林种结构,逐步扩大用材林和经济林的比重;(2)建设多样性人工植被;(3)更新改造刺槐防护林;(4)建设防护与用材林结合的农田林网;(5)重视庭院林业经济的发展;(6)拍卖或鼓励农户承包宜林荒坡。  相似文献   
10.
Protein-glutaminase (PG) purified from Chryseobacterium proteolyticum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its deamidation effects on wheat gluten. Water-insoluble gluten was able to be deamidated to the extent of deamidation degree (DD) 72% in 200 mM sodium phosphate buffer (pH 7) at 40 degrees C for 30 h.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exhibited an upper shift of gluten bands with only deamidation for 1.5-2.0 h (DD 35-45%) compared to the bands of nondeamidated gluten. Results o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nalysis revealed alterations in secondary structure of gluten by PG deamidation. The assignment within amide I region showed decreases in both inter- (around 1695 cm(-1)) and intramolecular beta-sheets (around 1680 cm(-1)) by deamidation suggesting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aggregation ability of gluten molecules. Solubility and emulsification properties of gluten at pH 7 were improved by deamidation, while both properties at pH 3 were deteriorated by deamidatio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dentified that allergenicity of deamidated gluten as compared to the nondeamidated cohorts was decreased remarkably as the deamidation time was prolon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