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4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0篇
  39篇
综合类   352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17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1篇
  1948年   1篇
  19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棘叶子中黄酮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阮栋梁  王晖  李和 《沙棘》2002,15(4):32-34
利用硅胶柱和葡聚糖聚胶柱层析,从沙棘叶子中分离并鉴定出黄酮类成分,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逆相蒸发法制备PST脂质体,通过测定酸价,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并做了猪血浆体外24h实验,验证了PST脂质体在血浆中能稳定存在,为PST脂质体的临床应用作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利用硅胶柱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从沙棘叶子中分离并鉴定出黄酮类成分,进一步分离得到4,4′-二羟基-2′-甲氧基查耳酮,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4.
选用Avine肉用仔鸡作为试验对象 ,饲喂硫酸锌和蛋氨酸锌 2种锌源。采用银染差异显示技术进行差异基因的初步筛选。结果成功回收扩增差异条带 2 6条 ;其中加锌组 (硫酸锌组和蛋氨酸锌组 ) 2 3条 ,3条为缺锌组所特有。在加锌组的 2 3条中 ,6条为蛋氨酸锌组所特有 ,1 3条为硫酸锌组所特有 ,其余 4条为 2组所共有。这些初步筛选得到的差异基因尚需进一步进行克隆、测序和杂交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昆虫抗菌肽生物学活性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昆虫抗菌肽是昆虫免疫后存在于血淋巴中的一类活性肽 ,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抑制肿瘤的生物活性 ,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本文主要介绍昆虫抗菌肽的类型、生理活性、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在动物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不同锌源对断奶小鼠生长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选用断奶小鼠72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硫酸锌组和蛋氨酸锌组),每组设4个重复。测定体重、组织锌含量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以研究硫酸锌、蛋氨酸锌2种不同锌供给形式对机体的生长效应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锌组和蛋氨酸锌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鼠体重,蛋氨酸锌组小鼠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硫酸锌组(P<0.05)。饲粮中添加硫酸锌可提高小鼠肝脏和血清中的锌含量(P>0.05);蛋氨酸锌组小鼠肝脏和血清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及硫酸锌组(P>0.05)。2种锌源均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AK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不同锌源间无明显差异(P>0.05)。添加不同的锌源不同程度地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SOD(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P<0.05),蛋氨酸锌组TAOC、TSOD显著高于硫酸锌组(P<0.05)。添加锌显著降低NO含量(P<0.05),蛋氨酸锌效果显著强于硫酸锌(P<0.05);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表现出与NO相反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7.
TIR1/AFBs基因家族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核中的生长素受体,属于F-box蛋白基因中的一个小亚族。它们通过与相关生长素相结合活化转录因子来促进基因的表达,从而进行调控,是生长素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关键部分。为了深入研究生长素信号转导机制,从TIR1/AFBs基因家族的发现与结构,家族成员表达模式的差异及对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的调节等方面概括介绍了TIR1/AFBs基因家族的分子调控机制,总结了TIR1/AFBs基因的功能。最后探讨了TIR1/AFBs基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氮添加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于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选择4个氮添加水平(对照,N0,0 kg·hm^-2·a^-1;低氮,N1,10 kg·hm^-2·a^-1;中氮,N3,30 kg·hm^-2·a^-1;高氮,N9,90 kg·hm^-2·a^-1),开展土壤酶活性对氮添加响应的研究,分析土壤酶活性对氮添加的响应特点,土壤酶化学计量比以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氮添加在N3水平显著增加β-1,4葡萄糖苷酶(βG)、β-D-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β-1,4木糖苷酶(βX)酶活性(P<0.05),N1和N3水平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AKP)活性(P<0.05),N3水平显著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0.05),氮添加对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影响不显著,N3水平下显著增加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8种土壤酶活性均与土壤有机碳(SOC、NAG除外)和总磷(TP)显著相关,与土壤总氮(TN)不相关。研究区土壤酶活性C∶N∶P化学计量比为1∶1∶1.2,与全球生态系统的土壤酶活性C∶N∶P的比值1∶1∶1相偏离,表明该研究区土壤微生物生长受磷素限制。冗余分析(RDA)进一步揭示出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磷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选择饲养密度、品种一致的荷斯坦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砖面平养,试验组采用发酵床垫料,饲养试验中对产量、环境卫生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产奶量、料奶比等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牛舍NH3浓度低于对照组,粪便降解充分,奶牛均匀躺卧在垫料上。说明建立的试验方法可行,为生物环保养殖技术应用于奶牛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Ectophylla alba is a tent-making bat that roosts in mixed-sex clusters comprising adults and offspring. Our goal was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identity of individual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roosting groups.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of kin selection as a major force structuring group composition. We used 9 microsatellites designed for E. alba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identity and probability of parentage of individuals. We analyzed parentage and kinship using the software ML-Relate, GenAIEx, and Cervus. The obtained relationship probabilities (0.5) revealed a clear ma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ale adults and offspring with allele compatibility, and at least 5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le adults and pups. We found a low degree of relatedness within roosting groups. Between roosting groups at different sites, the mean probability of a half-sibling relationship ranged from 0.214 to 0.244 and, for full-sibling relationship, from 0.383 to 0.553. Genetically, adult individuals were poorly related within clusters, and kinship as an evolutionary force could not explain group member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