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别山五针松嫁接繁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山五针松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为保存和发展这一树种,采用短穗砧顶劈接繁殖效果很好,成活率达89%以上。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造林区优良种源选择*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6年开始的全国马尾松种源试验13省(区)6批种源试验林(含局部、全分布区种源试验及中试)材料,对幼林高径、材积生长,干形,结实,抗性,保存率等作性状间遗传、表型相关和年度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马尾松种源作早期选择是可行的。据两次全分布区试验多点材积资料分析,种源与造林区,种源与试验点间均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种源材积在地点间相关密切;用Wright模型衡量两次试验各参试种源稳定性并划分类型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马尾松全分布区64个10年生幼林种源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开花结实习性、干形等主要性状的分析表明,马尾松种源为纬向渐变型模式。用马尾松分布区划分的三个类型区:南亚热带西南区、中亚热带中-南区、中亚热带北部及北亚热带区材积生长数据,对幼林种源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选出了适合本省造林用的20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5.
<正> 火炬松、湿地松、晚松和短叶松原产美国东南部,引种到我国已有几十年了,现在已成为我国亚热带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据资料统计,其造林面积在全国已达50.42万公顷,仅安徽省就有3.5万公顷。为了揭示这些国外松在林分生长,生长进程和生物量等方面的规律性,及其与马尾松林的差异,我们从1976年起,在本所沙河试验站  相似文献   
6.
从1983年开始对美国提供的17个火炬松种源在安徽省进行区域试验。通过对生长量、抗性等因子与地理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火炬松地理种源的变异呈纬向渐变型模式。试验结果选用适应性强的L_8、L_(12)、L_6、L_3和L_4五个优良种源,可供当地造林用。  相似文献   
7.
火炬松种源及优良家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
<正> 湿地松已逐步成为我国南方14省(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其系统的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自然选择和栽培措施等方面的影响,种内的不同个体产生了明显的、稳定的变异特征,分化出了不同的类型。为了选择速生、高生产力的优良类型,几年来,我们在调查总结的基础上,对湿地松进行了观察研究。一、湿地松的类型及其形态特征湿地松个体间形态特征的变异虽是千差万别的,但明显的变异,如芽的颜色、大小、冠形宽窄、分枝习性、节间距离、干形好坏、针叶浓密程度等是有其规律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的遗传变异。而且在不同立地条件、不  相似文献   
9.
火炬松材性变异及优良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火炬松不同种源材性变异分析表明,基本密度具有明显的倾群性。美国西南沿海一带各种源基本密度较大,但种源间材性差异不显著,而种源内差异显著;生长与材性相互独立,可以进行生长与材性联合选择。选用生长、材性、适应性及抗性四类11个数量指标进行主分量和聚类分析,为北亚热带地区选择了不同材种栽植的6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种源幼林性状变异及综合评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