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林业   10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灰色关联法分析秀珍菇新品种"福秀5669"中的农艺性状与石灰用量的关系,为龙海市大面积栽培秀珍菇新品种"福秀5669"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石灰用量下秀珍菇新品种"福秀5669"子实体的8种农艺性状,菌盖直径与石灰用量关联度最大,为0.5685,关联度越大,相似程度就越高,说明石灰用量与菌盖直径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菌盖重,关联度最小的是柄重。石灰用量与各指标的关联度及排序为:3%4%1%5%02%6%。其中3%石灰用量关联度最大,为0.8458,6%石灰用量关联度最小,为0.3881。说明石灰用量对秀珍菇新品种"福秀5669"子实体各农艺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株野生侧耳菌株PD2021进行分离鉴定及人工驯化栽培,为该菌株的大规模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采集到的1株野生侧耳菌株PD2021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其母种,结合子实体形态学观察、侧耳属DNA条形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界定其分类地位,并通过培养特性试验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出菇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人工室内栽培该菌的栽培配方。【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发现,PD2021菌株实体为呈淡米黄色,孢子印为白色,菌盖成熟时边缘呈波浪形花瓣状,菌盖边缘与中部交界处有一圈环状、参差不齐的条纹、整个子实体似一朵花子。结合侧耳属DNA条形码分析结果,将PD2021菌株鉴定为红侧耳花形变种(Pleurotusdjamor var. floreus)。PD2021菌株的ITS序列和延伸因子基因(EF-1α)序列均与P. djamor相似性最高,处于系统发育进化树中的同一分支,但二者分支长短不一,表明二者序列出现变异,进一步证明PD2021菌株为红侧耳的变种。该菌株最适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生长的氮源为酵母粉,最适温度为26℃;菌丝耐高温能力强,44℃下处...  相似文献   
3.
选取含有氯嘧磺隆抗性标记的ILV1基因和报告基因GFP二元载体的农杆菌AGL-1,采用单因子和双因子方法研究根癌农杆菌AGL-1介导柱花草炭疽菌CH008转化过程中各主要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优化构建ATMT转化柱花草胶孢炭疽菌体系条件,使转化效率达到300 ~400个转化子/106个炭疽孢子,即根癌农杆菌AGL-1浓度OD600=0.8,炭疽菌分生孢子浓度为1x106个/mL,AS浓度为100 μmol/L,诱导时间为6h,共培养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5 ℃和4d.经PCR检测都有GFP片段,并能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这为进一步开展炭疽菌对柱花草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优化转化体系有利于后续突变体库的扩大、筛选突变体和致病功能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检测表明茭白鞘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与氮源,分别是稻草的2倍和4倍,是栽培双孢蘑菇的理想替代原料。在传统稻草配方中添加茭白鞘叶栽培蘑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走菌速度随配方中茭白鞘叶含量的增加而减慢,茭白鞘叶配方的蘑菇现蕾期和开始采菇时间分别比稻草配方迟3、4d;稻草与茭白鞘叶各占50%配方为最佳,单季产量达到20.45kg·m-2,几乎和传统配方持平,而投入产出比可以达到4.479,超过传统配方的3.439,并且菇体单粒重和传统配方没有显著差异,而且鲜菇的品质经分析和传统配方几乎无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初步明确了茭白鞘叶栽培蘑菇的工艺流程、栽培技术与克服出现问题的方法,而且利用茭白鞘叶栽培蘑菇既缓解了蘑菇主产区稻草紧缺的局面,又是解决茭白鞘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含毒介质和橡胶叶片接种的试验方法,测定三种不同载体的乙烯利涂剂(含2%乙烯利)对柑桔褐腐疫霉的抑菌率,结果表明三种乙烯利涂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其中抗病增胶灵抑菌能力最高,效能稳定,持效期长;而以淀粉和甲基纤维素为载体的涂剂抑菌能力较低,效能不稳定,持效期短。  相似文献   
6.
7.
三种热雾剂对橡胶树炭疽病大田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比较10%百菌清、20%氟硅唑·咪鲜胺、16%百菌清·咪鲜胺·三唑酮三种热雾剂对大田橡胶树炭疽病的防治试验结果,其中前两种处理防效(相对防效68.14%和66.31%)显著优于16%百菌清·咪鲜胺·三唑酮和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8.
由头孢藻引起的藻斑病在世界各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很多植物物种上均有报道。弄清寄生橡胶树叶上寄生藻的种类、为害症状以及不同橡胶树品系和环境对寄生藻发生为害的影响,为橡胶树藻斑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田间调查、观察其为害特性症状;采集藻斑病标本,切片显微观察寄生藻在宿主组织内和表面的寄生习性;提取寄生藻的DNA,分析比对其核糖体小亚基基因序列。结合寄生藻的形态和核糖体小亚基(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本研究发现的橡胶树藻类叶斑病原物鉴定为茂盛头孢藻,这是首次在我国大陆橡胶树上发现由该寄生藻引起的橡胶树叶斑病。结果表明,种植于不同坡向、相同品系的橡胶树受害程度不一样,种植在阴坡的病害级别要高于阳坡的;同一株橡胶树上层树冠叶受害最轻,下层树冠叶受害最重;相比较而言橡胶树品系云研272较为抗病。  相似文献   
9.
蔡志英 《食用菌》2008,30(6):44-45
龙海市草菇栽培面积仅次于蘑菇,近年来稳定在年300万m^2左右,鲜菇产量1.2万t以上,产值6000多万元。1984年试验成功“室内床架式草菇栽培技术”后,就使用蘑菇房栽培草菇,营造一个适宜草菇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获得高产高效益。改变了传统的低产低效益的室外草堆式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双孢蘑菇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对双孢蘑菇新菌株W38液体菌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模型并确定其最佳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小米粉49.90g·L~(-1),黄豆粉13.60g·L~(-1),KH_2PO_4 2.00g·L~(-1),MgSO_4·7H_2O 1.067 5g·L~(-1),初始pH 6.5,发酵时间7d,发酵温度24℃,摇瓶转速180r·min~(-1)。在此条件下,双孢蘑菇菌株W38液体菌种的菌丝体每100mL生物量可达2.35g,与初始培养条件下的菌丝体生物量相比提高了3.05倍,平均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了1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