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3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桉树抗青枯病树种和无性系的鉴定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通过林间调查、人工接种试验和自然抗病性测定发现:桉树树种和无性系之间抗青枯病特性差异显著。赤桉、窿缘桉、柠檬桉、刚果桉、窿缘桉83002、雷林1号、雷林33号、刚果12号桉A2、、刚果12号桉A“刚果12号桉W4、尾叶桉1号、巴勒斯桉等属于抗病类型。这些树种和无性系适应性强,速生,有些在生产中已被应用,其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桉树青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桉树青枯病病原菌鉴定为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cearum Smith)。试验用各菌株青枯小种1号、生物型Ⅲ号。  相似文献   
3.
无瓣海桑引种及推广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湛江市于1993年开始从海南引种无瓣海桑苗木4 521株,采种播种种果550kg,培育出圃苗木40.53万株,营造试验林79.07hm^2。经7年的育苗造林及生长观察,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在湛江造林能正常开花结实;也能天然更新;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0.8~3.4m。无瓣海桑引种造林受海水含盐浓度、退进后林地渍水、造林季节、造林地土质、浅海生物、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湛江引种无瓣海桑的成功,对改良湛江红树  相似文献   
4.
角果木是红树科中优良濒危珍稀树种,现仅存海南省和广东徐闻两地,数量不多,面积不大,需要认真保护,并扩大种植面积。2008年开展对角果木的育苗造林技术研究,结果发现在合适的海滩育苗和用袋苗造林,成活率都比较高,造林成活率在80%以上。角果木生长慢,造林后必须加强抚育管理才能成林。  相似文献   
5.
通过林间调查、人工接种试验和自然抗病性测定发现:桉树树种和无性系之间抗青枯病特性差异显著.赤桉、窿缘桉、柠檬桉、刚果桉、窿缘桉83002、雷林1号、雷林33号、刚果12号桉A2、、刚果12号桉A5、刚果12号桉W4、尾叶桉1号、巴勒斯桉等属于抗病类型.这些树种和无性系适应性强,速生,有些在生产中已被应用,其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广东、海南及广西是桉树青枯病流行区.此病在该区流行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大面积推广尾叶桉及巨尾桉易感病树种,是青枯病流行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3a生植株发病较重,且易造成多年流行,7~9月内为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湛江市沿海营造的红树人工幼林的成活率、树高和支柱根生长情况调查,表明在该市沿海滩涂营造红树人工林是可行的。本文还提出造林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湛江有90%乡(镇)种桉达10.83万公顷,170.9万m~3。近年来由于育苗、整地、基肥三项措施的变化及承包经营,桉幼林生长量在15m~3/ha·年以上占6.7%;7.5—15m~3/ha·年之间占56.7%;4.5~7.5m~3/ha·年之间占26.6%;4.5m~3/ha·年以下仍占10%。目前,有63.6%以上的桉材加工木片出口,促使桉树造林向专用材发展。文章还提出从提高营林措施中求发展等5个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湛江市辖5县4区,雷州半岛上。全市宜林地35.7万公顷,除国营外,集体占25.2万公顷。在国营林(农)场引种、发展及利用桉树的技术幅射下,当地党政部门的推广,由于全市集体听有的桉林已初具规模。本文将介绍集体桉林的现状及讨论其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白骨壤果实的营养成分及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骨壤果实作为民间食物原料具有较高的粗淀粉、可溶性总糖、粗纤维含量,而粗蛋白、粗脂肪、果胶含量较低,同时具有一定含量的单宁成分。  相似文献   
10.
雷州半岛红树林区软体动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7~9月对雷州半岛8个主要红树林区软体动物进行了清查,记录有37科110种软体动物,且各红树林区的软体动物区系组成存在较高的地理分布上的差异(相似度均小于61.0%)。各红树林区的软体动物平均生物量为206Ind./m^2或106g/m^2;树栖软体动物平均生物量为20Ind./m^2或14.7g/m^2,树栖贝类优势种类有黑口滨螺等;地栖平均生物量为197Ind./m^2或100.6g/m^2,以殊带拟蟹守螺等为优势种。生物量的大小主要与底质和林区群落特征有关,底质为淤泥土壤和高密度的群落生物量较低,泥沙质土壤和较低密度的群落的生物量较高,同一群落类型以林外缘带的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最高。由于人为过渡采挖和环境污染严重,绝大部分软体动物种质资源趋于濒危状态,急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