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17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39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林业印象苏晓华去年仲夏,有机会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学系进修。在加期间,考察了一些林区,参观走访了联邦政府和安大略省的有关林业研究单位,获益非浅。加拿大丰富的森林资源、优美的环境和发达的森林工业给我留下了深到的印象。现将点滴观感介绍给读者,难免有...  相似文献   
2.
对55号杨等8个黑杨派无性系生根性状的遗传变异的研究表明,美洲黑杨和欧美杨无性系在最早生根时间、先期根数和诱导根数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生根对的广义遗传力对水培后期变化不大,表明生根力对环境条件是不敏感的;而最早生根时间的广义遗传力较大,说明各无性系开始生根的时间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3.
以引进的美洲黑杨为材料建立基因库,通过比较分析该基因库7年生美洲黑杨的物候、生长、性别等特征,为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物候和生长特征变异丰富,生长和物候性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变色落叶晚,有利于树高和胸径的快速增长。其中雄株中的优良比例和选育潜力更具有优势,在后期的良种培育中要适当重视雄株的选择。结合材积、胸径、物候生长季等性状从443份种质中筛选出优良无性系41个,对选出的系号统计发现,有25个无性系的母本来自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占比约60.98%,尤其是材积最大的5个无性系,其母本均来自于密西西比河下游天然林优株。总体来看,该基因库遗传多样性丰富,无性系间生长、物候等特征差异大,322、331-9、329-26、1-31等无性系表现优良,具备良好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太行山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通过造林绿化、固土保水和丰富物种等3项措施,探索太行山区生物多样性修复的关键技术。实践表明,营造混交林、合理确定造林密度、乔灌草立体种植是太行山区植被恢复的基本措施,生草刈割覆盖、节水滴灌、微型秸秆速渗贮水穴等是太行山区固土保水的实用技术,禁用农药、增施菌肥、立体种养是丰富太行山区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美洲黑杨不同类群的表型和生理特点,对比不同取样策略构建的表型核心种质库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科学有效地保存和管理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为美洲黑杨种质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物种表型核心种质库的构建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前期表型生理性状群体结构的分析结果对美洲黑杨种质资源进行分组,通过多重比较分析不同类群的21个表型和生理性状的特点。计算无性系间的欧氏距离,利用组间联接法对每个类群的个体进行聚类,分别采用随机取样、偏离度取样、位点优先取样和性状频率取样策略对无性系进行筛选,构建表型核心种质库,对比分析选择最佳的取样策略。在表型核心种质库的基础上通过添加种质使表型保留比例(RPR)达到100.00%构建表型优化核心种质库,通过比较核心种质库与原始种质库的均值、方差、极差、变异系数和RPR对其代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结果 美洲黑杨Was种源个体的高生长量、叶片数和叶片养分含量较高;Iow和Que种源无性系的根系生长发达;Mis、Lou和Ten种源无性系的茎生长量、叶片形态和单叶生长量突出。通过性状频率取样策略构建的表型核心种质库用最少的种质代表了原始种质库的多样性信息,核心种质库的有效性优于随机取样、偏离度取样和位点优先取样策略构建的种质库,最终构建了包括27个种质的表型核心种质库,取样比例为10.47%,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RPR分别为0.00%、80.95%、100.00%、148.94%和90.85%。在核心种质库的基础上添加5个补充种质构建表型优化核心种质库,使RPR达到100.00%,其MD、VD、CR和VR分别为0.00%、71.43%、100.00%和142.19%。通过PCoA分析表明:表型核心种质库和优化核心种质库均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结论 不同类群的美洲黑杨种质资源的根、茎、叶生长性状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性状频率取样策略构建的美洲黑杨表型核心种质库和优化核心种质库可以在保留原始种质多样性的基础上,较大限度的降低种质库的规模和冗余度,提高种质库表型变异水平,为有效保存、管理和利用美洲黑杨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转基因库安托杨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方法]利用PCR扩增研究外源基因水平转移情况,利用稀释平板法研究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结果]电泳结果显示:林下杂草混合样品和土壤微生物DNA样品中均未出现目的基因片段。转基因株系和非转基因株系的非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杨树的不同生长期出现一定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结论]8年生转基因库安托杨未出现外源基因水平转移,也未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2个欧美杨杂交无性系生长初期在不同环境下生长性状的观测值变异,从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角度入手,筛选可以推广的稳产、丰产的优良基因型;总结试验中适地适品种的规律;评价试验地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为后续欧美杨的育种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撑。【方法】试验材料为3年生的12个不同基因型的欧美杨杂交无性系,设计了辽宁黑山、河北滦南、湖北石首和山东诸城、郓城、宁阳6个试验地点,测定树高、胸径,计算变异系数和均值进行初步比较,利用ASReml-R软件建立混合效应模型,利用预测性状值作GGE双标图,分析并总结其中规律用以评价试验地点和筛选优良基因型。【结果】整体上胸径的变异大于树高,黑山和石首的变异较大。均值统计的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生长性状在同一环境下的表现不同,同一基因型的生长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也不同;经混合线性模型检验,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对于生长初期的欧美杨树高、胸径存在极显著(P0.01)的效应,由区组带来的效应也极显著。提取性状预测值作GGE双标图,拟合度均在80%以上,结果近乎与实际情况一致。GGE双标图的结果表明,对于树高的表现和胸径的表现,环境间的关系相似但不相同;树高、胸径的表现均存在交叉性互作现象;入选基因型有5号、7号、3号、4号和9号,其中4号、5号和7号为全同胞家系。父本的遗传物质和种源地对杂交无性系的表现有明显可见的影响,荷兰北方型的欧洲黑杨N146是优良的父本材料。【结论】1)生长初期欧美杨杂交无性系树高、胸径在东北地区和华中地区变异较大;欧美杨杂交无性系在生长初期的生长性状受基因型、环境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2)由GGE双标图中的信息,综合筛选出丰产性较高稳产性最高的基因型7号、丰产基因型5号、高于平均产量且丰产稳产都较好的基因型4号。3)在黑山地区和诸城地区适合栽植基因型3号和4号;在宁阳地区和石首地区适合栽植5号基因型;滦南地区和郓城地区适合栽植7号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土壤氮水平对几种黑杨新无性系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杨新无性系苗木对土壤氮水平的响应规律是筛选氮素高效型黑杨无性系的重要依据。在温室控制环境条件下,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6个黑杨杂交无性系苗木为实验对象,设置对照、低氮、中氮、高氮4个土壤氮水平。测定各无性系在不同氮处理时的生物量、净光和速率、荧光诱导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生长、生理指标。筛选出02—34—334、03—04—111和03—04—1703个在低氮水平下有较高生物量及光合能力的无性系,可作为耐低氮的无性系在中国土壤氮贫瘠的地区试用,也为进一步研究杨树苗木氮利用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标记,在植物生长发育、环境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将拟南芥去甲基化基因AtDME1导‘84K’杨基因组中,通过化学诱导表达实验,研究AtDME1基因在转基因杨树中的诱导表达特性,为建立杨树甲基化诱导变异体系,进而实现杨树品种改良等奠定良好基础。方法以白杨派优良品种84K杨无菌苗叶片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化学诱导启动子与AtDME1基因导入‘84K’杨;经过潮霉素筛选、常规PCR检测及DNA测序等方法对抗性植株进行鉴定。通过化学诱导剂17-β-雌二醇对随机挑选的1个转基因株系离体叶片进行诱导处理,处理时间为0、3、6、12、24、48、96、144 h,采用qRT-PCR检测处理叶片中外源基因AtDME1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本研究中,潮霉素分化筛选共获得了抗性芽224个,经生根筛选获得6株抗性植株,经分子检测证实这6株抗性植株均为转AtDME1基因植株,扩繁后分别标号为转基因AD-1 ~ 6。qRT-PCR检测结果显示,化学诱导剂17-β-雌二醇处理3 h时,目的基因AtDME1的表达量基本达到最大值,效果持续至12 h后逐渐减弱。结论化学诱导剂17-β-雌二醇能迅速有效地调控转基因杨树中AtDME1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DME1基因在杨树基因组甲基化调控方面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杨树化学诱导表达特性的研究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10.
对50号杨和36号杨等黑杨派无性系生根性状的遗传变异的研究表明,美洲黑杨、欧洲黑杨和欧美杨无性系,在最早生根时间、先期根数和诱导根数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生根力的广义遗传力在水培后各期变化不大,表明生根力对环境条件是不敏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