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7篇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开发马尾松子代优树选择技术”是中日合作林木育种科技中心项目正在实施的“开发多世代选择育种技术”的课题之一。该项目主要是在生长量、材质等性状方面选择出比上一代更好的优树 ,并将选择的优树进行杂交 ,建立育种群体林。为开发出非常有效的、比较先进的优树选择技术和分析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赤雷素对日本扁桕处理效果的试验报告已发表了很多。笔者也就赤霉素的施用量、处理时间、连年处理和剥皮处理等方面在种子生产技术上进行了必要的促进着花技术的研究。以这样一系列促进着花试验结果为基础,1981年撰写了“应用赤雷素促进着花指导书”,  相似文献   
3.
利用FAKOPP评价树干杨氏弹性模量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氏弹性模量是反映树干或板材抗弯、抗压强度的重要指标,是开展林木材质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对多株树分别采用FAKOPP(应力波速度测定机)和敲打法2种不同方法测量同一树干的杨氏弹性模量,并对2种测定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用FAKOPP测量立木状态下树干弹性模量的准确性。通过对杨树试验证明:二者具有很强相关性,说明利用FAKOPP的方法能准确评价树干杨氏弹性模量大小。  相似文献   
4.
建立子代林进行遗传测定对于任何成功的林木改良计划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研究通过对阳新县七峰山木场16年生杉木子代林进行生长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被测定家系之间的生长差异。同时从中选择出第二世代杉木优树。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子代林的各家系之间的生长差异显著,而重复间差异不显著。作为调查指标的树高和胸高直径的相关系数达到0.996。另外采用SPSS分析软件,对各家系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值的大小从参与测定的家系中选择出了优良无性系。并且还在利用联合性状选择指数进行第二世代杉木优树的选择研究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材料中提取DNA时,必须因材而异,杉木材料中含有较多的酚类等粘性物质。对杉木的采样时期及其 DNA提取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5月份采取杉木新芽 3 g,用 CTAB洗净法可以获得浓度和纯度最高的DNA。  相似文献   
6.
随着遗传改良和饲养管理技术的进步,鸡的生产性能在逐年提高。尤其是最近10年间,蛋鸡的年产蛋量和综合饲料转化比每年分别以0.2千克和0.03千克的速度在改善。到目前为止,一只蛋鸡的年产蛋量已达到17.8千克,综合饲料转化比为2.80。但是,很大一部分养鸡户的饲养水平仍然较低。有的户一只鸡年产蛋只有16.0千克,综合饲料转化比为3.03。饲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技术不够完善。与生产直接有关的技术有雏鸡培育、饲料利用、环境控制、设备利用和防疫,等等。由于鸡的品种、饲养方式(鸡舍、鸡笼)、孵化  相似文献   
7.
在对太子山林科所地理种源试验林生长量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生长优良的31个种 源,通过钻取锥芯条取样,测定各样品的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材性表现差异性显著,其中安徽潜山、湖北远安、广东乳源、福建古田、 广东信宜等几个种源材性表现较好,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等指标都较好。  相似文献   
8.
杜仲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杜仲的繁殖系数,以杜仲种子无菌发芽后的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了不定芽的诱导。在添加NAN0.8mg/L、NAA0.1mg/L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生长较快,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20d后出现了芽的分化,其分化率为25.6%。在探讨谷氨酸氨对芽分化的影响中,添加谷氨酰氨的培养基中能促进不定芽的分化。在根的诱导中,以 MS(1/2N)为基本培养基,在添加 IBA1. 5 mg/L时,根系生长粗壮且生根率达 95%。  相似文献   
9.
辽杨和美洲黑杨杂交品系的叶形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基于对杨树杂交品种的遗传模式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对辽杨和美洲黑杨杂交亲本以及杂交无性系之间的叶形变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对如何利用叶形等外部特征进行辽杨和美洲黑杨杂交品系的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