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3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初步探讨丹东地区冬季不同种源红松叶片细胞膜受到的伤害及其光合作用,对3个种源红松幼林在丹东冬季的叶片电导率和叶绿体色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牡丹江种源的叶片电导率11.22%,显著低于其他2个种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3个种源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遮荫对东北红豆杉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00%、70%、40%和10%4种光照条件下,对东北红豆杉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0%、70%光照下,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现"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光午休"现象,后者较前者的"光午休"作用减弱了17.7个百分点;强光、高温、低湿是引起"光午休"的主要环境因子。在70%光照下,苗高、地径的生长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最高。70%光照是东北红豆杉苗期生长的适宜光环境。  相似文献   
3.
风蚀荒漠化地区樟子松固沙林生长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辽宁章古台地区风蚀荒漠化地设置固定标准地和临时标准地,对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的生长状况进行多重比较,樟子松在纯林和混交林中生长差异显著,混交林中生长状况好于纯林,树高、胸径生长状况最好的分别为樟子松 皂角和樟子松 胡枝子混交林。对年龄相近的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杨树混交林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分析,混交林中林木生物量高于纯林。研究表明,实现沙区樟子松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是选择适宜树种,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林乔木层碳储量的影响。[方法]以大兴安岭林区70年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测树学方法、样地调查法等,研究经过2次平均株数强度为38%的抚育间伐后林分乔木层碳储量的变化。[结果]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叶。兴安落叶松林木个体平均含碳率为49.48%,抚育间伐使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乔木层碳储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该研究可为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抚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干扰对人工诱导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结构及高等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表明:次生林抚育改造 32年,经过2次上层抚育采伐作业(择伐上层保留木),部分红松已进入主林层,形成优势 种群.林分乔木层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红松在林分各层均有分布.林分各层次之间在蓄积分 配上,第Ⅰ层林木蓄积最大,第Ⅱ层次之,第Ⅲ层最小,第2次上层抚育采伐作业前蓄积比 为5∶3∶2,作业后为4∶4∶2.对林分大径木(20 cm以上)、中径木(14~18 cm)、小径 木(14 cm以下)蓄积比进行统计分析,采伐前为5∶3∶2,采伐后为4∶4∶2.同时,各试验区林木径阶呈连续分布,且中、小径木株数较多,呈现出健全的林相,为目前较理想的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上层抚育时择伐上层林木,其林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均高于皆伐上层林木的林分,而与对照区差异较小.人工诱导阔叶红松林在上层抚育时,择伐上层林木比皆伐上层林木在保护高等植物多样性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标准地调查采样方法,研究抚育间伐对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伐12a后,间伐林分和对照林分平均胸径和每公顷蓄积量分别为9.67 cm、133.311 7 m3和5.44 cm和65.422 7m3(P〈0.05);二林分在土壤容重、pH值、水解性氮、有效磷、全氮、全磷、全钾和碳氮比(全碳/全氮)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间伐林分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抚育间伐能有效促进兴安落叶松林木生长,同时间伐不会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测土配方施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现状,依据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和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阐述了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基础作用,以及运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1年生水曲柳(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实生播种苗为研究材料,观察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MF)后苗木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光合特性和解剖结构变化,为全面认识菌根真菌对水曲柳光合特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曲柳各个发育时期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和解剖结构存在差异,菌根真菌可以明显促进水曲柳速生期的光合能力。接种菌根真菌处理的速生期水曲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著高于对照,接种摩西球囊霉菌、幼套球囊霉菌和混合接菌处理分别较对照的光合速率提高32.94%、34.36%和43.13%,蒸腾速率提高了69.61%、81.37%和85.29%,气孔导度提高了75.00%、75.00%和100.00%。接菌处理提高了水曲柳叶片栅栏组织厚度、紧实度和叶脉密度,而海绵组织、疏松度则有降低趋势。综合整个发育阶段水曲柳光合参数和叶片结构变化,本研究认为接种菌根真菌后影响了叶片结构并提高了叶片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尖砬沟森林培育实验站23a生水曲柳落叶松带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对落叶松林带进行不同方式结构调整后水曲柳林带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结构调整方式,对水曲柳林带土壤物理性质未产生显著影响,对土壤部分化学性质影响显著。去边行调整后水曲柳林带土壤,上层和中层的水解N含量显著大于其它调整及对照组对应层次的含量(P<0.05),上层的有机质含量也明显大于其它调整及对照组的含量(P<0.05)。对落叶松去边行与隔株去株和品字型均匀伐相比,去边行表现出更好的改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辽宁山区蒙古栎林下幼树调查资料,采用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等进行多样性测度分析,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蒙古栎林下幼树更新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度间伐强度有利于蒙古栎林下幼树实生更新,从而有利于其诱导成实生林,增强林分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林下物种多样性,增加林分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