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7篇
林业   7篇
  2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野生食用菌进行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其进一步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一野生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由新鲜子实体分离得到的纯菌株为Paxillus ammoniavirescens,其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4.5。[结论]卷边网褶菌菌丝体液体培养的最佳配方为:可溶性淀粉20 g,蛋白胨2 g,KH_2PO_4 3.0 g,MgSO_4 4.5 g,水1 L。按此配方培养,可获得平均干质量为80 mg的菌丝体,明显高于其他配方。  相似文献   
2.
中国储木及建筑木材腐朽菌( 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资料综合报道165种储木及建筑木材上的腐朽菌,其中担子菌133种,子囊菌32种;引起褐色腐朽的有28种,白色腐朽137种。详细记载了每种真菌的腐朽类型、寄主和生长环境、地理分布。生长在原(储)木上的腐朽菌有三色拟迷孔菌、红缘拟层孔菌、毛盖采孔菌等8种;生长在枕木上的有褐褶菌Gloeophyllum spp.、囊孔菌Hirschioporus spp.、栓菌Trametes spp.、炭团菌Hypoxylon spp.等43种;生长在干燥环境下火烧木材上的有炭生褐褶菌、黑轮层炭壳等5种,潮湿环境下的有12种,其中裂褶菌、皱褶栓菌、黑轮层炭壳等能生长在栽培菇类的木段上,成为污染杂菌;生长在建筑木材上有5种,如皱褶栓菌、冷杉附毛菌、伏果圆炷菌(干朽菌,泪菌)等,其中伏果圆炷菌能生于各种木质物和建筑木材上,是危害最大的腐朽菌之一。  相似文献   
3.
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北部地区,是一种木腐菌.通过对该菌的分类地位、形态学特征、分布范围、寄主树木、药用价值和栽培情况进行概述,并对该菌与其它称为"桑黄"的药用真菌的区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东方栓孔菌(Trametes orientalis)菌株Cui6300发酵所得的粗酶液,对刚果红、结晶紫、铬天青、亚甲基蓝和中性红5种染料进行了催化脱色试验,并对其中脱色效果较好的染料进行了脱色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东方栓孔菌漆酶粗酶液对结晶紫有相对较好的脱色效果。添加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的粗酶液对结晶紫的降解效果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后续试验中直接采用粗酶液。脱色条件优化结果为:最佳初始pH值6.0,最佳培养温度55℃,最佳接种量2.0%,最佳转速160r/min,最佳底物浓度160mg/L。在此条件下反应96h,脱色率可达98.45%。本试验说明东方栓孔菌在印染废水治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以作为一种新型菌株应用于染料脱色。  相似文献   
5.
白腐菌的筛选及其短期降解黑杨的初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平板变色法,从23种白腐菌菌株中定性筛选出18株白腐菌。参与复筛的18株白腐菌降解黑杨30d后,以Klasson木质素降解率与综纤维降解率的比值作为筛选依据,最终发现3株选择性脱木质化的菌株:白赭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ochroleuca D9597、粗毛纤孔菌Funalia trogii C6978...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黄栌和桑树上的新病原腐朽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北京地区两种新的由锈革孔菌科真菌引起的树木腐朽病害,其病原菌分别为石榴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punicata Y.C.Dai,B.K.Cui & Decock)和桑木层孔菌(Phellinus mori Y.C.Dai & B.K.Cui).石榴嗜蓝孢孔菌可以引起黄栌干基腐朽,桑木层孔菌则主要造成桑树的心材腐朽.根据采集的标本对这两种新的病原菌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菌种分离和培养性状描述.  相似文献   
7.
药用真菌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黄是目前抗癌效果最好的药用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市场潜力.针对现有的桑黄人工栽培方法中普遍存在的技术不成熟、产量低、子实体质量差(不成形)等缺陷,提供一种新的人工栽培桑黄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代料栽培,找出了最适合桑黄子实体发育的空气相对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及管理措施,提高了桑黄人工栽培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桑黄作为著名传统药用真菌在中国已经有2 000 多年的历史,但是这个真菌种类曾经被误认为裂蹄纤孔菌和 鲍姆纤孔菌多年,直到2012 年才发现该种实际应为一个新种,即桑黄纤孔菌(简称桑黄)。目前中国有桑黄类群的 种类7 种,但只有生长在桑树树木上的多年生、木栓质的纤孔菌才是真正的桑黄,本文提供了这7 个种的主要特性 和生境照片。在热带美洲有裂蹄纤孔菌类群5 个种, 这5 个种和亚洲的种类不重复。火木层孔菌类群作为另外一 个类群的药用真菌也曾经广泛被报道为所谓的桑黄冶,但是该类群的种类具有无色的担孢子,而桑黄类群的担孢 子为黄褐色。另外这2 个类群在系统发育上不相关。本文也提供了美洲裂蹄纤孔菌类群和中国火木层孔菌类群 种类的生境照片。此外,基于ITS 序列对中国桑黄类群和中国火木层孔菌类群所有种类的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杜萍  崔宝凯 《食用菌》2009,31(6):27-28
介绍了一种利用干耳组织分离木耳菌种的简便方法,分离效率高,操作时间短,节省材料,只需--JJ,块耳片就能成功分离出所需菌种。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JL01及经JL01诱变后的3个菌株(JLZ1、JLZ2、JLC1)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JLZ1、JLZ2、JLC1与JL01在DNA条带数上均有所不同,证实诱变菌株遗传基因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