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精子形成过程可分为球核期,微管形成期及成熟期等三个连续的阶段。球核期精核为球形,核内染色质呈常态分布。微管形成期由一微管形成中心形成微管套,将精核套入其内。微管套由单层无序变为多层有序排列,微管套不断伸长。成熟期微管伸长停止,染色质开始凝聚,由小颗粒到大颗粒,最后呈一高电子密度的精核。  相似文献   
2.
<正> 昆虫从幼虫经蛹到成虫的变态,主要由蜕皮激素主导,保幼激素则起着配合作用。至于蜕皮激素的作用机制,一般认为,蜕皮激素进入细胞质后,由受体导入细胞核,与染色质上的特殊部位相结合,活化了相应的遗传因子,使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性上升,进而促进信使核糖核酸的产生,从而控制昆虫的变态。如情况果真如此的话,当蜕皮激素在昆虫体内上升到一定浓度时,必然有大量信使核糖核酸从细胞  相似文献   
3.
滞育,是有机体对环境适应的标志,是昆虫在系统发育中形成的一种生理遗传特性.这一特性的形成是长时期变异和适择的结果.因此,在系统发育中愈居上位的昆虫,其滞育的机制愈完善,则生命活动的时期与一年中对其最有利的时期配合得愈紧密.家蚕在胚子中胚叶形成时开始滞育,到中胚叶前胸部分节时,完全进入滞育.但是,滞育的环境诱导却发生在亲代的胚胎发育期,相距一代,其机制是极其复杂的.本文拟对家蚕滞育,化性与环境的关系,滞育的生理调节,以及滞育卵的代谢等进行概述,进而对滞育机制进行推测.但由子学识浅陋,错误之处,请阅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植物、动物细胞中钙离子的研究已很多。对于这个问题,本试验利用植物激素(IAA)与钙离子的关系,试图通过激素对果实的处理,提高果实含钙量并防止钙的渗漏,从而延长果实的寿命,提高其耐贮性。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在浙江省奉化市林果园艺场进行。供试桃树为奉化玉露水蜜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共分四个处理:①喷0.3%氯化钙;②喷0.3%石灰水,③喷0.3%氯化钙和  相似文献   
5.
胡隐月  吴敦肃 《林业科学》1989,25(3):216-219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的四种松干蚧:海松干蚧M.koraiensis;樟子松干蚧M.dahuriensis;日本松干蚧M.matsumurae;马尾松干蚧M.massonianae的精子超微结构。研究表明,不同种松干蚧在精子超微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精子核区与非核区微管的排列方式、微管的数量、微管列所跨的角度以及精子、精子束的长、直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乙烯利和6—BA对绿豆芽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绿豆芽萌发早期,每日喷酒植物激素(乙烯利或6-BA)一次,共处理4次,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及生化变化。蛋白质含量比不使用植物激素的对照组都有显著增加(乙烯利处理的增加26%,6-BA处理的增加8%)。总蛋白质类型有16种,大多数为低分子量的蛋白质,两种激素处理的实验组结果同对照组一样,绿豆芽下胚轴的游离氨基酸,用乙烯利处理的样吕比对照组增加32%,用6-BA处理的比对照只增加18%;游离氨基酸的各  相似文献   
7.
8.
麻眼尾蛆蝇精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即球核期、棒核期、微管形成及成熟期。球核期,精核呈球状,具单层核膜,核膜孔集中,核内染色质呈常态分散分布。棒核期,在细胞核的两端分别接上顶体和尾轴丝,核膜孔高度集中于前端,同时,细胞质中的微管移向核的四周。核膜孔部分的核膜为双层,核膜孔外侧有内质网形成的帘状构造。核膜孔部分两侧出现弯月形小侧板,压迫核”使核横切面呈蘑菇形。染色质凝聚期,精核拉长停止后,染色质沿无核膜孔部分聚集并浓缩,呈小块状,并抛弃多余的核质,染色质进一步浓缩呈具高电子密度的浓缩团。核两侧的侧板呈双环形导管,核的横切面由蘑菇形变为圆形。成熟期,核周微管逐渐减少,细胞质移向尾端。核后端为典型中心粒结构的基体衬裹着中心粒侧体。成熟的精核长5.3μm,直径为0.52μ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