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泡桐大袋蛾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测定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en)幼虫食量、泡桐蓄叶量、模拟危害损失量等试验得出:每头幼虫一生平均食叶量为3780~3980cm2,雌虫比雄虫高407%;7、8月份泡桐蓄叶量与胸径分别为Y7=05319D16949和Y8=11327D14199的幂函数回归关系;在模拟危害率30%以下时,对当年泡桐生长无补偿作用,对翌年泡桐生长有补偿作用;7、8月份材损率与危害程度分别为Y7=07200X-00177和Y8=07571X-00146的线性回归关系。根据我国泡桐大袋蛾防治方法技术水平的不同,提出了大袋蛾危害15、20、25、30、35cm胸径泡桐时,采用人工注药的防治指标:百叶平均虫口分别为280、170、117、85、67头;采用飞机超低容量喷洒灭幼脲的防治指标:百叶平均虫口分别为188、124、90、70、56头。  相似文献   
2.
1991年进行了飞机超低容量喷洒25%苏脲Ⅰ号杀虫剂防治泡桐大袋蛾应用技术的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幼虫孵化结束后是最佳喷药防治时期,超低容量喷洒比低容量喷洒工作效率提高77.8%,飞行费和勤杂费均节省43%以上;在所试验架次中,以每亩喷苏脲Ⅰ号有效成分10g 剂量为最好,具有防治工作效率高、杀虫速度快、效果好、成本低、效益显著等优点。平均杀虫率97.5%,10天后幼虫进入死亡高峰期,3龄以前幼虫占总死亡率的80%以上。喷药防治后,不仅完全控制了大袋蛾对泡桐、林果和农作物的危害,还兼治了农林其他害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