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籼稻扬稻1号及910品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根本途径。自1975年以来,在大量筛选、鉴定的基础上,从 BG-90-2品种中系统选育出“扬稻1号”及“910”品系,连续四年进行白叶枯病多菌株接种鉴定和省内外较大面积试种,均一致表现抗性稳定,并兼抗穗颈稻瘟病。其抗病机理,根据该两品种(系)稻株功能叶内生化成份分析结果,其还原糖含量比感病品种“南京11号”为高,且在接种发病后,天门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亦较高,还具有较好的抗扩展性能。1983年在本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面积达10万公顷以上,1984年在苏、鄂、皖、豫、浙、川等省种植面积达33.4万公顷以上。单产均达7.5吨/公顷左右,深受病区农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菱角、莼菜害虫——菱角萤叶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菱角(Trapa natans L.)、莼荣(Brasenia schreberi Gmel.)是苏、浙、鲁、皖、湘、赣等省河网地区的重要水生经济作物,也是出口农产品。据调查,近年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Jacoby)为害严重,如1981年江苏高邮县汤庄公社受害面积达72%,减产60%以上,杭州毛家埠、苏州东山等地,因该虫为害,莼菜产量每况愈下。菱角萤叶甲的生物学习性侯子艾等曾有过报道,但在种群动态、生态学特性及综合防治等方面国内外研究颇少,为了综合开发水面资源,发展水生经济作物,我们于1981—1983年对菱角萤叶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淮南稻区人多地少,自推行联产责任制以来,豆科绿肥面积骤减,有机肥料比重下降。长此以往,必导致地力减退。为此,在以粮食为主的轮作制度中,如能插种一季豆科作物,无论对增加经济收入,促进作物的良性循环,以及持续平衡增产,都是十分有利的。目前,在后季稻产量较稳的苏州地区,正在试行麦、豆、稻的粮豆轮作制,但在后季稻产量不稳的丘陵、高沙土和里下河地区,这种制度尚难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扬稻2号(原名910)是江苏省扬州市水稻抗病育种协作组从斯里兰卡品种“BG90-2”中系统选育而成。现已在苏、皖、鄂、浙、豫、闽等省种植380多万亩。具有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亩产千斤左右,最高达1563.6斤,可与杂交稻媲美,比常规稻品种增产一成左右。  相似文献   
5.
1982~1984年,我们在太湖地区、丘陵地区以及里下河地区设点,以小面积攻关与连片高产栽培试验相结合,对盐粳2号水稻高产群体的形成及其调控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三年合计高产试验田716.98亩,平均亩产1014.76斤;攻关试验田26.79亩,平均亩产1170.38斤。现将盐粳2号高产群体的生育特点及合理调控技术归纳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扬州地区水稻历年受四虫三病危害甚为严重。以往由于防治指标偏紧,施药次数多,防治面积大,农药用量逐年增加,从而带来了害虫抗药性,次生害虫猖獗,有益生物减少,农产品残毒超标,环境污染严重和人畜中毒事故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于1982~1984年通过协作研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稻病虫综合防治体系,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扬州地区为江苏省主要稻区之一,每年种植水稻约700万亩左右,其中早稻约140万亩,杂交稻约250万亩,中稻约200万亩,单双季晚稻约110万亩。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65%左右。本区的气候条件和水稻布局有利于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蓟马,褐飞虱和白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