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疆玉米新病害——疯顶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调查发现,和田、喀什和巴音郭楞三个地州有玉米疯顶病发生,经观察其为害状和病原茵有性世代的特征,确认其为禾指霜霉菌[Sclerophthora macrospora(Sacc.) Thirum et al]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2.
伊犁地区为小麦条锈病严重流行区,小麦育种要以抗锈丰产为主要目标。冬小麦伊农13号是1975年以对条锈病菌免疫的劳夫林13号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于后代针对抗锈性状、丰产性状、抗逆性状经多年单株选育而成。它对条锈病菌免疫,穗大粒多,抗旱、抗倒伏性好,产量高而稳定,一般亩产300—400kg,较当地主栽品种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3.
石河子甜菜褐斑病发生和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3年系统调查和分析表明,石河子地区甜菜褐斑病发生早晚和流行强度,取决于品种抗病性强弱、田间菌源数量和环境因素。同一品种,在菌源数量相同、栽培条件相对一致情况下,生长期间的气温左右着病害的潜育期,进而影响病害的发生发展速度;病害发生的早晚则取决于前期的降雨,病害的流行则取决于中后期的降雨次数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甜菜苗病致病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和1990年的研究表明,Phoma betae,Pythium debaryanum,Rhizoctonia,solani和Fusarium spp.是石河子甜菜苗期病害的主要致病真菌,它们分别占所采集的真菌分离物38.75%,17.05%,12.79%和8.99%。各地致病真菌的种类和组成比例又因土壤和耕作栽培制度的不同而异,在石河子一四五团灰色土和下潮地的病苗标样以Phoma betae为主;在玛纳斯粘重土的病苗标样以Rhizoctonia solani较多,在一五二团地膜甜菜的病苗主要是Pythium侵害所致。室内接种表明,上述致病真菌所引起的主要症状特征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5.
田间人工接菌试验表明,甜菜褐斑病三个不同发病期,甜菜块根产量和含糖率受损失的程度,依病情指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在经济允许损失程度下依据相应产量损失回归方程得出了不同生产水平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6.
1987和1988年的防治试验和示范表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处理贝母种子,生长期间又用500倍液防治3次,贝母倒苗后和早春出苗前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埋或烧毁,即可有效控制贝母灰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