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采自全国各地的48份土样中分离得到放线菌403株。以水稻稻瘟病菌为指示菌,利用平皿对峙法筛选到30株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WM2-4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为22.2mm。结合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复筛,结果表明菌株WM2-4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89.35%。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菌株WM2-4为鲜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bus)。  相似文献   
2.
通过齐墩果酸氧化成3-氧代齐墩果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合成了3-(2’,4’-二硝基)-苯腙齐墩果酸,采用MTT法测定了三个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及其衍生物对肺癌LTEP-α-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3-氧代齐墩果酸的活性最高,其抑制率为90.0%,IC50为24.2μg·mL-1。  相似文献   
3.
玉米茎腐病拮抗菌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菌种选育, 筛选玉米茎腐病的生防菌及对该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 以禾谷镰刀菌为指示菌测定生物活性。筛选得到1株较高活性菌株(YH-1), 将该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 抑菌圈直径由原来的20.60 mm增至25.80 mm。YH-1作为高效玉米茎腐病拮抗菌株, 可为生防菌剂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甾体原料合成了4个3β-羟基-5-烯类甾体肟化合物,采用MTT法测定了甾体肟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甾体肟化合物对LTEP-α-2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受试物浓度的增加,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16-脱氢孕甾烯醇酮肟对LTEP-α-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最强,IC50值为11.6μg·mL-1.  相似文献   
5.
利用绿色木霉对5,6α-环氧-3β-羟基-5α-孕甾-16-稀-20-酮进行生物转化得到3β,5α,6β-三羟基孕甾-16-烯-20-酮和3β,5α,6β,15β-四羟基孕甾-16-稀-20-酮。利用IR、MS和2D-NMR实验技术等波谱方法对生物转化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3β,5α,6β-三羟基孕甾-16-烯-20-酮的空间构型,并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6.
番茄早疫病生防放线菌WL07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放线菌WL07液体发酵的抗菌效能,采用自然选育、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诱变对其进行菌种选育,并测定生物活性.筛选到4株有较高生产水平的突变株:S.tz-10、S.tz-22、S.tz-36、S.tz-45,其中突变株S.tz-22经液体发酵,产量稳定,抑菌圈直径也最大,其直径是出发菌株的1.66倍,将该菌株连续传代5代后,其生物效价基本稳定.最终确定S.tz-22作为高产稳产的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林生毛霉对孕甾烯醇酮进行生物转化,得到了三个转化产物。经波谱学方法(IR、MS和2D NMR)分别鉴定为3β,7α-二羟基孕甾-5-烯-20-酮(2)、3β,7α,11α-三羟基孕甾-5-烯-20-酮(3)和3β,7α,9α-三羟基孕甾-5-烯-20-酮(4)。通过2D NMR技术对产物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详细地解析了化合物4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罐底油具有油水乳化严重、油渣相互附着力强、渣颗粒相对比重小等特点,直接进行油水渣三相分离获得原油非常困难。为解决罐底油三相分离的技术问题,本文采用Tween-80破乳剂打破“W/O”状态,再辅以超声振荡和适当微波加热措施,使原油与水、无机固形物之间解吸附而分离。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以3%质量浓度破乳剂与罐底油体积比为1:1、温度50℃、超声处理12min后,原油回收率可达到98.4%。  相似文献   
9.
5,6α-环氧-16-孕甾烯酮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以绿色木霉对5,6α-环氧-16-脱氢孕甾酮的生物转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15β羟基化的多羟基甾体新化合物3β,5α,6β,15β-四羟基-16-孕甾烯酮。试验结果表明:以初始pH值6.5的马铃薯汁培养基进行菌种培养,在菌种生长40h后加入0.1%底物,发酵时间为4d,温度27℃,3β,5α,6β,15β-四羟基-16-孕甾烯酮的收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绿色木霉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产生的高活性纤维素酶广泛应用于开发纤维素资源,本文主要综述了绿色木霉的降解功能、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其它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