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菌丝际细菌存在于真菌与土壤发生强烈反应的狭小区域。连作导致黄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Foc)菌丝际细菌种群组成发生变化。本研究根据非连作土(MC)、连作土(SC)中Foc菌丝际细菌类群根瘤菌Rhizobium sp.、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申氏杆菌Shinella sp.和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在种群中的丰度,设计了相应的含有不同比例细菌的组合HB-1(33:8:7:6)和HB-2(41:12:2:1)。采用平板生测法测定了这4个属的菌丝际细菌代表菌株76、77、252和29的比例变化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非连作土细菌组合HB-1处理的黄瓜幼苗高于连作土细菌组合HB-2处理。采用"V"字型平板共培养法测定菌株间是否存在互作,并在96孔板中测定了菌丝际细菌培养滤液对其他菌株及自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细菌之间存在互作,菌株76的培养滤液明显促进菌株77的生长,菌株77代谢物抑制其自身生长。在96孔板中测定了4个细菌对黄瓜根分泌物合成培养液中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菌株76对各种碳源利用能力最强,菌株252在葡萄糖为主要碳源的根分泌物中生长最好;HB-1组合和HB-2组合在5种不同碳源根分泌物中都能较好生长。对4个菌株产IAA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76的IAA产量较高且持久,最高可达19.4 mg/L,菌株252的IAA产量在60 h达到峰值,最高可达22.1 mg/L;组合HB-1产生IAA能力始终高于组合HB-2。上述结果表明,菌株互作和对黄瓜根分泌物的利用能力是黄瓜枯萎病菌菌丝际细菌种群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菌丝际细菌比例变化影响黄瓜生长,菌株互作产生IAA能力是影响黄瓜生长的重要因子。该研究为维护连作条件下黄瓜健康生长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具防病并提高植物耐旱功能的小链霉菌HS57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寻找防治黄瓜枯萎病并提高植物抗逆能力的多功能菌株。从连作田健康黄瓜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到1株放线菌HS57。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HS57对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平皿对扣共培养法测定其挥发性物质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温室盆栽法测定其对黄瓜枯萎病的防病效果及对小麦耐旱能力的影响,结合菌株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HS57可抑制3种病原菌生长,其中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52.4%;其挥发性物质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32.1%。浓度为107个/mL的HS57孢子悬浮液浸种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最好,为51.0%;小麦种子经浓度为107、108个/mL的HS57孢子悬浮液浸种,麦苗经连续7 d缺水处理后再浇水,比对照恢复得更好。初步鉴定HS57菌株为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是一株非常有潜力的多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湖北省十堰市魔芋腐烂病的发病类型及重要致病菌,调查了十堰市不同地点魔芋腐烂病的发病类型,研究了不同地区病原菌的分离频率、优势菌种类及致病性。结果表明,魔芋发病率和发病症状因地点而异,可分为茎基环状软腐型、黄化茎基黑烂型、黄化茎黑裂型、黄化茎干软型、黄化茎基外黑内红型、茎上部或整株黒烂型六大类症状。柳陂基地魔芋发病率最高,茎基环状软腐型和黄化茎基黑烂型发病率分别为13.0%和26.9%;郧西乡魔芋发病率最低,为4.8%。从28个样品中共分离到2种真菌和11种细菌,其中真菌为齐整小核菌和镰刀菌,优势细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分离频率分别为27.6%、17.6%和12.1%。致病性测定表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为魔芋软腐病的致病菌。利用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特异性引物仅从被鉴定为该种的B12、B16、B17菌株中扩增出特异DNA条带。上述结果表明:魔芋腐烂病存在复合侵染,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为魔芋腐烂病的重要致病菌,为魔芋腐烂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