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5篇
  12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有机肥对连作马铃薯及土壤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柳玲玲  芶久兰  何佳芳  范成五  秦松 《土壤》2017,49(4):706-711
生物有机肥是一种集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肥优点为一体的新型肥料,能更好地让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定植和生长。本研究针对马铃薯连作障碍问题,探索几种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连作土壤生物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以威芋5号原种为材料,在同等化肥用量的基础上,增施等量不同品种的生物有机肥,测定其出苗率、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土壤生物性状等。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出苗率、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产量以及薯块品质均有改善作用。其中GZ-I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增产率为52.26%,并且GZ-I处理可以明显地提高细菌与真菌的比值(B/F),其B/F较对照提高5.67倍。GZ-III处理提质效果最明显,马铃薯薯块中淀粉、还原性糖以及Vc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0.68倍、1.64倍、0.41倍。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均可提高马铃薯土壤的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水平,其中GZ-III处理的改土效果最明显,可以明显增加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因此,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连作区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并对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中GZ-I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GZ-III处理的提质和改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张萌  魏全全  肖厚军  赵欢  芶久兰 《土壤学报》2019,56(5):1201-1209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贵州黄壤朝天椒减氮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与氮肥减量配施(CF_(100)B_0(化肥氮100%)、CF_(90)B_(10)(化肥氮90%+生物质炭氮10%)、CF_(85)B_(15)(化肥氮85%+生物质炭氮15%)、CF_(80)B_(20)(化肥氮80%+生物质炭氮20%))对贵州黄壤朝天椒产量、品质、养分积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F_(100)B_0)处理相比,CF_(90)B_(10)处理可提高朝天椒产量,其中鲜椒增产7.3%、干椒增产2.5%,但是增产效果并不显著,而CF_(85)B_(15)和CF_(80)B_(20)处理的产量略有降低;生物质炭与氮肥减量配施处理可显著影响朝天椒果实中的硝酸盐和Vc含量,其中,CF_(90)B_(10)、CF_(85)B_(15)和CF_(80)B_(20)处理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4.8%~8.9%,而CF_(90)B_(10)处理的Vc含量则较CF_(100)B_0处理提高了9.6%,但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各处理间无差异;此外,与CF_(100)B_0处理相比,生物质炭与氮肥减量配施可使氮肥偏生产力(PFP_N)提高2.08~2.62 kg·kg~(-1),以CF_(90)B_(10)处理最高,而氮肥农学效率(AE_N)和氮肥表观利用率(RE_N)则随着生物质炭替代化学氮肥比例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以CF_(90)B_(10)处理的AE_N和RE_N最高,分别为7.70 kg·kg~(-1)和40.3%。综上,生物质炭与氮肥减量配施可有效保证贵州朝天椒稳产增效,因此,短期条件下推荐生物质炭替代化学氮肥10%作为贵州黄壤朝天椒氮肥减施替代的最适比例。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施肥枪施肥技术在贵州春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肥枪分次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CK2)相比,采用施肥枪分次施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0.6%~19.6%,且随着追施比例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呈递增趋势,以20%基施+80%分次追施(T4)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26 195 kg/hm2;40%基施+60%分次追施(T3)和20%基施+80%分次追施(T4)处理的马铃薯单株产量较习惯施肥(CK2)分别提高18.6%和26.0%,单株结薯数、大中薯数以及大中薯率的增加是马铃薯增产的原因;采用施肥枪分次施肥可以提高马铃薯茎块的含氮、磷、钾量,并改善马铃薯品质,以20%基施+80%分次追施(T4)处理效果最佳,其含氮、磷、钾以及淀粉量较习惯施肥(CK2)分别提高2.7%、22.2%、10.4%和41.2%,但对马铃薯还原糖量影响不大;施肥枪分次施肥可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尤其是在提高土壤p H值、土壤全钾和速效钾量方面较为明显,此外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马铃薯产量与马铃薯淀粉量和土壤碱解氮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施肥枪分次施肥可适用于西南丘陵旱地马铃薯种植栽培,以20%基施+80%分次追施(T4)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黄壤旱地豆科绿肥养分释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贵阳市黄壤旱地内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不同含水量的绿肥在直接还田和添加生物炭后翻压还田情况下的养分释放特征,以期为黄壤旱地绿肥科学还田及化肥合理减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腐解速率趋势相同,均呈现先快速腐解、再缓慢腐解、并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总腐解速率表现为风干绿肥+生物炭 > 新鲜绿肥+生物炭 > 风干绿肥...  相似文献   
5.
蝴蝶兰无菌播种繁殖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蝴蝶兰实生苗的工厂化繁殖,可先以目标单株为亲本进行杂交或自交,获得蒴果。取生长120 d的蒴果,播种于MS BA 1 NAA 0.1 AC 2的培养基中,于(24±2)℃,1 000~1 200 Lx,12 h/d光照条件下培养,70 d左右可出苗,出苗率达100%。在此条件下,继续转接培养,240 d后可长成适宜移栽出瓶的小苗。  相似文献   
6.
人文景观塑造是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传递文化气息、表达地域特征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不但能够美化公路环境,也能够服务于公路行车功能,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另一有效手段。笔者分析了当代公路人文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了历史人文景观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手段和方式,认为在塑造公路人文景观的过程中应本着尊重文化、尊重历史的态度,充分挖掘沿线所经地区的历史人文背景,提炼文化精髓,延续地域文化内涵,反对粗制滥造和凭空捏造。  相似文献   
7.
卢航  芶琳  李成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31-13433
[目的]探索并建立悬铃木方翅网蝽总DNA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改良SDS法结合Silica吸附柱提取悬铃木方翅网蝽总DNA,通过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对获得的DNA进行浓度、纯度及质量检测。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悬铃木方翅网蝽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和基因组28S基因,克隆测序。[结果]悬铃木方翅网蝽总DNA浓度为52.8μg/ml,A260/A280为2.06,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清晰。PCR扩增产物条带清晰特异,经克隆并测序后表明为悬铃木方翅网蝽COⅠ和28S基因。[结论]该方法可得到较纯净完整和扩增效果良好的DNA,能满足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锡山区鹅湖镇2005年新添插秧机11台,实现机插秧面积80hm2。他们大胆探索,成功开展了杂交水稻机插秧的试验示范工作,为该区推广杂交水稻机插秧开了先河,奠定了基础。1基本情况试验示范点放在鹅湖镇谢埭桥村,试验示范面积2亩,试验示范品种是上海市农科院提供的杂交粳稻“申优一号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缓释肥在贵州马铃薯上的施用效果,设置盆栽试验研究缓释肥与有机肥配施对马铃薯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与有机肥配施能满足马铃薯对养分的需求,有机肥与减量20%缓释肥施用仍能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肥料成本投入与生产劳动成本投入.  相似文献   
10.
柴油发动机喷油泵分为柱塞式喷油泵和分配式喷油泵。无论是哪一种喷油泵,其功用都是按柴油发动机的不同工况,定时、定量、定压将柴油输送到喷油器,再由喷油器将柴油雾化喷入气缸,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着火燃烧作功。如果愤油泵出玌故障,将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玌将柴油发动机喷油泵常见的故障及维修处理方法论述如下,供广大的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