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继代的粳粳交(空育131/稻花香2号)F。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中的影响因素,对已有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共用20种培养基进行分化,涉及7种影响因素:谷氨酰胺,糖类,激素,山梨醇,铜、银离子组合,硅素和活性炭。结果表明:(1)长时间继代的愈伤组织仍具有分化能力。(2)可以显著提高绿苗分化率的因素为60mg/L硅素,0.25mg/LAgNOs和0.75mg/L CuSO4·5H2O。(3)加160目活性炭的培养基中愈伤生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4)最佳分化培养基为G1W3。  相似文献   
2.
隔沟交替灌溉是以通过改善作物根信号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进而提高作物产量为目的的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介绍了隔沟交替灌溉技术发展概况,系统阐述隔沟交替灌溉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根系系统的吸收补偿功能、农田土壤水分消耗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3个方面,明确了该技术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与发展前景。隔沟交替灌溉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优质高产节水型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融合GPM降水数据的土壤干旱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趋势加重,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考虑到陕西省神木市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特征,以及降水对复杂地貌背景区干旱的决定性作用,本研究应用高精度的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降水数据,建立土壤干旱遥感监测模型,开展能够揭示土壤相对湿度的应用分...  相似文献   
4.
黄土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剖面的垂直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从蒸散耗水角度对黄土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剖面进行垂直分层,在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刺槐林地布设频域反射仪对0~150cm土层分层连续测定土壤水分,综合利用灰关联分析法和有序聚类法对各土层、不同时间蒸散耗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蒸散耗水角度,黄土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可垂直划分为地表植物蒸散耗水层(0~10cm)、林下灌木蒸散耗水层(10~40 cm)、刺槐蒸散耗水层(40~150cm);灰关联分析法和有序聚类法可以综合应用于土壤水分剖面垂直分层研究。分层方法数学理论基础较严密,取得的分层结果与现有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有较高可信度,可为黄土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精度为0.001 g的精密电子天平和露点水势仪研究了荚迷、绣线菊、虎榛子和丁香的叶片含水量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叶水势日变化及蒸腾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灌木树种早晚的叶片含水量高于中午,最低值出现在10:00-14:00之间,日变幅(晴天-阴天)大小顺序为;荚迷(125.2%~114.2%)>丁香(110.3%~59.8%)>绣线菊(86.8%~46.9%)>虎榛子(85.4%~35.2%);叶鲜重与叶面积可用指数曲线进行拟合;日最大蒸腾速率(晴天-阴天)大小顺序为:荚迷[4.017~3.226mmol/(m2·s)]>丁香[5.628~2.918 mmol/(m2·s))>绣线菊[3.742~2.908 mmol/(m2·s)]>虎榛子[3.174~2.035 mmol/(m2·s);日平均蒸腾速率(晴天-阴天)大小顺序为>荚迷[2.687~2.252 mmol/(m2·s)]>丁香(2.652~2.058 mmol/(m2·s)]>绣线菊[2.215~1.649 mmol/(m2·s)]>虎榛子(1.864~1.423 mmol/(m2·s)];4种灌木叶水势日变化呈波浪型,叶水势与蒸腾速率负相关,可用对数曲线拟合;不同天气条件下影响各灌木树种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6.
基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经济林氮磷钾元素调查数据、区划图、经济林分布图等数据,利用3S技术、克里金插值法、重分类和栅格计算方法,对该区域经济林种植土壤氮磷钾元素进行空间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适宜苹果种植的土壤氮磷钾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中部区域,西北部分区域其值偏高,东南部地区其值偏低;适宜花椒种植的土壤氮磷钾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东部边缘,西部区域其值偏高,南部地区其值偏低;适宜葡萄种植的土壤氮磷钾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南部地区和西部区域,西部小片区域其值偏高,东部及南部地区其值偏低.麦积区经济林种植土壤氮磷钾施肥没有统一标准,土壤中氮、磷、钾等土壤肥力分布不均衡,应尽快因地制宜的对麦积区经济林栽培进行科学管理和标准规划.  相似文献   
7.
选择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连翘、忍冬、山楂叶悬钩子、红瑞木,采用蒸腾量测定的经典方法——快速称重法,研究了各树种的叶片含水量、日蒸腾速率及叶水势,以期为水资源有限的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低耗水树种的选择、合理种植密度的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4个树种早晚的叶片含水量高于中午,含水量的日变幅以山楂叶悬钩子最大(94.4%~111.2%),红瑞木(78.7%~105.2%)和忍冬(69.6%~84.0%)居中,连翘(55.8%~61.2%)最小;灌木树种的叶鲜质量与叶面积可用指数曲线拟合;各树种日平均蒸腾速率的排序为:山楂叶悬钩子(1.985~2.578mmol/(m2·s))红瑞木(1.570~1.754mmol/(m2·s))忍冬(1.417~1.485mmol/(m2·s))连翘(1.160~1.399mmol/(m2·s));4种灌木叶水势日变化呈波浪型,叶水势日变幅以山楂叶悬钩子最大,其次是红瑞木和忍冬,连翘最小;叶水势与蒸腾速率呈负相关,可用对数曲线拟合;统计分析得出各树种蒸腾速率与气象因子的拟合方程,再利用多元主成分方法得出各气象因子对蒸腾速率的贡献率,最后建立综合模型。对不同灌木树种而言,影响蒸腾速率的主导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8.
水分和养分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明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及其交互作用有助于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极端匮乏,滴灌水肥耦合技术可以准确而均匀地将水肥施用于作物根部。对滴灌水肥耦合技术的优点及其对西北干旱区作物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滴灌水肥耦合技术通过扩大水分和养分在作物根区的运移范围,有利于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汲取和利用,实现节水省肥增产调质的目标。滴灌水肥耦合技术的优点为提高农作物水肥利用效率、促进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减少田间劳动力和有利于健康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凸显,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以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的梳理和总结,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提出适宜于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旨在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不同商品有机肥与化肥不同配比对制种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在河西绿洲开展了制种玉米大田试验研究。试验设1个对照和6个处理,分别为CK(当地常规施肥)、T1(商品有机肥“星硕”2 500 kg/hm2+化肥减量20%)、T2(商品有机肥“星硕”2 500 kg/hm2+化肥减量40%)、T3(商品有机肥“丝路盛丰”2 500 kg/hm2+化肥减量20%)、T4(商品有机肥“丝路盛丰”2 500 kg/hm2+化肥减量40%)、T5(商品有机肥“三生元”2 500 kg/hm2+化肥减量20%)和T6(商品有机肥“三生元”2 500 kg/hm2+化肥减量40%)。结果表明,商品有机肥2 500 kg/hm2的情形下化肥减量20%处理可促进制种玉米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成熟期T1处理株高、茎粗、叶面积、干物质较CK分别显著增加4.38%、10.86%、10.85%、10.01%;T3、T5处理干物质较CK分别增加3.09%、3.53%;T1、T3处理玉米籽粒产量较CK显著增加11.25%、9.28%。因此,施用商品有机肥2 500 kg/hm2的情形下化肥减量20%的处理更有益于制种玉米的生长发育,可作为河西绿洲制种玉米培育中可行的有机肥配施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