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植物保护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吕梁山区海拔高度悬殊较大,形成垂直气候带。粟灰螟(Chilo infuscatellusSnellen)的垂直分布也随海拔高低有轻重之分,即在1300米以下,螟害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反之,在1300米以上,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据1980年和1981年在离石县调查结果计算,海拔高度与螟害率呈极显著的差异。据此可将粟灰螟生境区分为低适生区、最适生区和高适生区。又据损失估计和经济允许水平,将防治区划为:必治区、挑治区和不治区。由于吕梁山区春旱时间长,谷子播种期晚,越冬幼虫迟迟不化蛹,直到6月中旬,总积温达1500℃左右,才开始化蛹,较大降水,有利于化蛹、羽化。此点可作为测报的依据,粟灰螟在吕梁山区一年只发生一代,它的产卵场所特殊,隐害株数量大,根据以上发生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