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AFB1)容易超标,检出率达80%~100%,毒性大,具强致癌性,可抑制生猪免疫机能,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引起动物继发感染,还会在动物产品中残留而威胁人类健康,给生猪养殖带来经济损失,降低猪肉食品安全性。本文通过使用先进固体发酵系统设备和益生菌发酵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中试优化,获得发酵降解猪饲料AFB1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硒浓度0.3 mg/kg,发酵时间12 h,量子波强度30 Hz,益生菌菌种组合CGMCC NO.17328混合CGMCC NO.15611。该工艺将猪饲料AFB1量从63.41μg/kg降解到2.98μg/kg,降解率达到95.30%,AFB1含量达到国家饲料安全标准。生产工艺适合养猪场低成本快速生产AFB1达标猪饲料。  相似文献   
2.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EC4.3.1.5)是催化苯丙烷代谢途径第一步反应的酶,也是这个途径的关键酶,对植物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植物PAL的分布与定位、酶学性质,总结了生长发育、钝化因子与调节因子、末端产物等内部因素及光、温、机械损伤与生长调节剂等外部因素对PAL的调控作用,得出外部因子是在转录水平上对酶活性实施调控的结论,并运用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阐述了其调控机理。还着重阐述了PAL酶在果树上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及在果树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分析植物酸性转化酶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以君子兰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出长约500 bp的DNA片段,克隆入pGEM-TEasy载体,测序结果表明获得君子兰酸性转化酶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CMCW1,该基因片段长518 bp,不含内含子,编码172个氨基酸。其序列已在GenBank中登记(登记号为AY151269)。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的结果表明,该成员编码的氨基酸与其它植物细胞壁酸性转化酶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恩施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培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是其硒茶产业提质增效、跨越发展、赢得市场的重要途径。基于区域品牌形成机制与治理机制,从区域特色利用效率、品牌力、产业基础和机制设计4个维度分析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茶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利用区域特色促进硒茶区域品牌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改善豇豆硒营养的硒肥调控措施,以矮蔓豇豆美国无架豆、有架豇豆之豇28/2为试验材料,以亚硒酸钠(Na2SeO3)、纳米硒(SeNPs)为硒源,在2个不同的生长季节分别开展硒强化栽培的定点试验。在第1季,将外源硒浓度设置为0、0.1、0.5、1.0、2.5、3.0 mmol/L,研究不同硒浓度、不同硒源对豇豆豆荚中硒形态、硒含量的影响;在第2季,将外源硒浓度设置为0、0.5、2.5 mmol/L,比较不同施肥次数、不同采摘时间对豇豆豆荚中总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豇豆品种豆荚的硒含量均随施入的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浓度下,Na2SeO3对豆荚硒含量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用不同外源硒处理后,豇豆豆荚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为MeSeCys、SeMet,在有架豇豆豆荚中,这2种形态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比例分别为15.20%~36.53%、63.47%~74.64%,在矮蔓豇豆豆荚中,这2种形态硒含量的占比分别为14.50%~32.31%、55.00%~100.00%;无机硒形态均只能在高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6.
银杏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GbMnSOD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华  李琳玲  许锋  常杰  王燕  程水源 《园艺学报》2009,36(9):1283-1290
利用RACE技术首次从银杏中克隆到锰型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GbMnSOD ) 的cDNA全长。GbMnSOD的cDNA全长965 bp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EF633506) 。生物信息学分析GbMnSOD cDNA序列含有一个681 bp最大读码框, 编码一个226氨基酸多肽链, 通过软件预测分子量为2515 kD, 等电点为8197。三维结构预测结果显示, GbMnSOD 含有12个α螺旋和3 个β折叠构成一个篮子状的活性中心。GbMnSOD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MnSOD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GbMnSOD和其他物种的MnSOD源自于相同的祖先。Southern杂交显示, GbMnSOD属于一个小的多基因家族。Northern 杂交表明GbMnSOD在银杏的根、茎、叶和果中都有表达, 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 GbMnSOD 的转录受到ABA、IAA、蔗糖、甘露醇、NaCl 和低温的诱导。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省罗田板栗品种乌壳栗为试材,采用染色体步移的方法获得了板栗IFR启动子序列,研究了板栗黄酮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IFR的启动子顺式作用原件及可能对雄花黄酮类物质合成的影响,并构建pCAMBIA1304融合载体。以期揭示板栗雄花黄酮代谢合成途径,IFRs启动子上游所包含的顺式元件对环境和栽培措施的响应及对板栗雄花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度为1 688bp的板栗IFRs启动子序列包含多种类型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光响应元件GT-1motif、ASF-1motif等;与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相关的激素响应元件,如WRKY motif(赤霉素信号途径转录因子)、GCC-box(乙烯应答元件)以及Dc3(脱落酸响应元件)等;逆境胁迫相关的功能元件,如与抗损伤相关的ERF3、抗病相关的TGTCA-box等。以此推测,CmIFR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受到以上光、激素、各种生物或者非生物胁迫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后期进一步研究启动子的功能,按照启动子功能区域,设计了CmIFR启动子不同长度的6个功能片段,并将这些片段替换pCAMBIA1304中的35S启动子,成功构建了由CmIFRPs启动子不同区域驱动的gus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CmIFRPs。  相似文献   
8.
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江汉平原及宜昌市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Cu、Zn、Pb、Cd、Ni、As(铜、锌、铅、镉、镍、砷)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u、Zn、Pb、Cd、Ni、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1.7、153.4、33.7、0.24、28.7和4.2mg·kg-1,Cu、Zn、Pb和Cd4种元素呈累积趋势,为该区域菜地土壤的污染元素。重金属含量与土壤pH值的相关性不明显,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Cu、Pb、Cd、Ni的含量与<0.001mm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Zn和As的含量与粘粒含量相关性不显著。随着种菜年限的增长,菜地土壤重金属呈增加趋势。宜昌市和荆州市郊区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较当阳市、仙桃市和沙洋县要高。  相似文献   
9.
湖北罗田野生豆腐柴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北罗田野生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g Turcz)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豆腐柴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其中果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氨基酸、叶绿素、粗脂肪、粗纤维的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71.70mg/g、12.57mg/g、3.66mg/g、1.29mg/g、0.67mg/g、15.65mg/g、28.10mg/g和134.50mg/g。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其它植物PAL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兼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国槐中克隆了一个长866 bp的PAL基因片段,命名为SjPAL.序列分析发现SjPAL多肽与其它植物的PAL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87%以上),且包含与水稻和拟南芥的PAL类似的活性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jPAL与豆科植物的PAL亲缘关系较近.RT-PCR结果显示,SjPAL在根和茎的表达量约为叶中的3倍.利用反义RNA技术将SjPAL基因克隆至植物表达载体pBI121,构建了SjPAL反义RNA植物表达载体pBI121-PAL,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将其导入拟南芥基因组,对获得的抗性植株进行PCR鉴定、Northern杂交分析、PAL活性分析以及总多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反义RNA已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转基因拟南芥的PAL基因表达量、单位材料PAL活性、总多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本研究为下一步利用该基因反义表达载体转化国槐,通过调节酚类物质含量提高其在再生体系中的生根能力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