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稻粒黑粉病病穗率与病粒率的关系及其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稻粒黑粉病病穗率与病粒率的关系和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结果表明,病穗率与病粒率的关系以指数函数拟合较好;在病穗率小于80%左右时可以用直线方程拟合。病害发生程度可分为5级。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不同品种在乳熟期的各叶位炭疽病发生程度和不同抗炭疽病性分级方法的准确度,并进行了高感对照筛选.结果制定了以株为基本取样单位的炭疽病分级标准,确定了以矮子高梁为高感对照的品种抗炭疽病性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制种粒黑粉病的侵染源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3年对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的侵染源和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由冬孢子萌发直接产生的次生担孢子不是田间发病的主要接种体。发现并证实稻粒尾孢墨 粉菌具有在植物体表芽殖附生特性,其病害特占存在一个相当长的田间芽殖附生阶段,芽殖附笺次生担孢子才是田间发病的有效接种体。不育系柱头外率主、开发时间持续长而分散及恢复系花粉量是导致发病严重的主要寄生因素。  相似文献   
4.
已查明四川高梁穗部害虫有54种。其中,粟穗螟(Mampavabipunctella Ragonot)、桃柱野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ce)为主要虫种。高粱花翅小卷蛾(Lobesia aeolopa Meyriek)、柑桔长卷蛾(HomonaCoffearia Meyrick)为次要虫种。棉铃实夜蛾(Heliothis armigeva Hubner)为局部偶发成灾种类。其余49种属于少量或零星发生种类。害虫种类以盆南高温区域最多,随纬度北移和海拔上升而减少。根据穗虫群落构成和发生动态,可将四川省高粱穗部害虫群落分为粟穗螟为主区和桃蛀野螟为主区。  相似文献   
5.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川西、川东2个不同生态区杂交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病粒率和产量的数学模型,并模拟推导了优化农艺方案。  相似文献   
6.
1989-1992年采用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研究了稻粒黑粉病发生与水秀授粉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已授粉后,制种稻粒黑粉病病粒率和侵染率随侵染时间的推迟而下降。授粉受精和病菌侵染基本同步时才能形成病粒。自花授粉对稻粒黑粉病有防御机制。病粒率,侵染率与恢复系花粉量呈负相关。不育系外露柱头增加的健粒数约为病粒的10倍。制种稻粒黑粉病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根据1986~1988年在泸州调查的资料,采用频次分布检验和聚集强度指标判定法,对粟穗螟幼虫田间种群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高梁粟穗螟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受虫口密度和时间的影响,均属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强度随虫口密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四川粟穗螟的寄主植物有高粱、玉米和小米。寄主最适合成虫产卵的生育期是高粱、小米杨花期,玉米抽雄散粉期。幼虫历期、存活率、滞育率、一生为害粒数、雌蛹重量因寄主及生育阶段不同而异。田间粟穗螟幼虫密度主要由寄主适宜成虫产卵生育期相遇时间的长短所决定。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以第四、五代幼虫和蛹在稻桩、再生稻以及沟边、塘边和田边等地的游草上入冬。幼虫抗寒力弱,在10℃以下到1月中下旬全部死亡,蛹亦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