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植物保护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毛白杨抗锈性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叶锈菌的侵染使寄主的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增加,且高感无性系的酶活性变化幅度较高抗无性系的大。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因抗、感无性系受侵染后显症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但PAL酶活性高峰则不论抗、感病无性系,均在接种后第10天左右出现。侵染还可引起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变化,使多数供试无性系有新酶带出现。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变化不能明确反映寄主的抗病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沈瑞祥  樊自红 《林业科学》1989,25(5):420-424
本文收集了来自全国不同地区215个毛白杨无性系,经室内人工接种试验和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调查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区的毛白杨无性系对叶锈病(Melampsora magnusiana)的抗病性差异显著。来自陕西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和山西中南部的毛白杨无性系对叶锈病抗性较强,而来自河南大部、河北中南部和山东西部的无性系较感病。其中,最抗病的无性系集中分布于陕西西南部,最感病的无性系则多分布于河南中南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