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近十余年来,由于在昆虫生理、毒理、病理、辐射不育、化学不育、天敌释放、引诱剂与激素利用以及遣传防治等害虫防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实施,促使人工饲料研究迅速发展。目前约有七百余种昆虫可以应用人工饲料进行繁殖,并且有的种类已达到大量饲养的实用阶段。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是福建省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一种重要害虫,它能被核多角体病毒所感染,并达到很高的死亡率。为了人工大量的生产病毒进行大面积防治,需要用人工饲料饲育大量的木毒蛾幼虫。自1978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木毒蛾人工饲料的研究工作,配制了11种配方,进行20余次饲养试验,初步筛选了三种对木毒蛾幼虫生长发育良好的人工饲料,为病毒生产提供了虫源,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属于鳞翅目毒蛾科,是我省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严重害虫。我们在莆田地区的福清、平潭、长乐、莆田,晋江地区的晋江、惠安,龙溪地区的漳浦,宁德地区的连江等县沿海木麻黄林的调查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木毒蛾幼虫能大量感染核多角体病毒而死亡。为了探索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木毒蛾幼虫的致病力,为进一步开展大面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对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与林间防治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核多角体病毒病的自然发生及流行病学的研究,是有效地应用多角体病毒大面积防治木毒蛾的重要依据。几年来我们对沿海木麻黄防护林中的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在寄主世代内与世代间传递和传播,影响病毒病流行的环境因素及与寄主种群密度相互关系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目前初步摸清了莆田地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中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病的流行规律,为今后应用病毒大面积防治木毒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现将我们1976—1980年以来的调查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面积和大面积防治试验证明,不同浓度的NPV制剂,一旦施入林内,即可引起病毒病的流行,并显著地降低木毒蛾幼虫的虫口密度。只要喷洒量达到2.0×10~(10)PIB/亩,防治效果可达82—85%。防治的适期应掌握在5月15日至5月25日,林间4—6龄幼虫占85%左右为宜。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病毒比化学农药(80%DDVP和40%乐果)的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木毒蛾(Lymantria Xylina Swinhoe)是福建省沿海术麻黄防护林的重要害虫。在林间,木毒蛾幼虫能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而死亡。力了探索木毒蛾NPV的杀虫效果,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十余年来,随着昆虫生理、毒理和病理学等方面的进展,辐射不育、化学不育、天敌释放、昆虫病毒繁殖以及基因工程等防治害虫新技术的开发与实施,促使人工饲料研究迅  相似文献   
7.
<正> 血清学方法是研究病毒和鉴定病毒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地应用于人、畜传染性病害、植物病害的快速诊断、病毒株系分类鉴别、病毒亲缘关系的分析,病毒潜伏性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研究。但有关昆虫病毒抗血清的制备及应用,在国内尚未见报导。为了进一步探索木毒蛾病毒的世代传递途径,传布媒介、潜伏传染过程及各虫期与各组织器官带毒体检测等方法,1978—1980年,我们对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NPV)抗血清的制备与应用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几年来的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安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昆虫病毒是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一类重要的微生物杀虫剂。由于它具有对害虫致死力强、效果持久等优点,近年来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农林害虫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关于使用病毒杀虫剂的安全问题,国内外曾有一些报导,但在利用昆虫病毒防治森林害虫对森林生态系的影响及对人畜的安全问题国内尚未见报导。为了安全生产和更好地使用木毒蛾核多角体病毒(LxNPV),我们按照国际病毒制剂的要求,将木毒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