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9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39篇
  38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测了黑龙江水稻主产区4个当地主栽品种的种子内部镰刀菌寄藏情况,测定了20%克福甲和20%克多甲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处理效果及对水稻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抑菌作用和联合毒力,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上述2种混配种衣剂对串珠镰刀菌的形态毒理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内部镰刀菌的分离频率高达56.7%~96.0%,其中串珠镰刀菌的分离频率为32.6%~48.2%,2种种衣剂对带菌种子具有显著的消毒处理效果。20%克福甲和20%克多甲种衣剂对镰刀菌F.moniliforme的毒力指数分别为457.11和802.04,增效倍数分别为6.53和0.13。20%克多甲种衣剂(多菌灵:甲基立枯磷为5:5,W/W)对串珠镰刀菌的抑菌作用优于20%克福甲种衣剂(福美双:甲基立枯磷为8:6,W/W),增效作用低于20%克福甲种衣剂。电镜观察表明,种衣剂低浓度至高浓度处理下均可引起串珠镰刀菌菌丝不同程度的异常生长,表现为主菌丝局部膨大或形成菌丝束,菌丝顶端异常膨大、缢缩或形成穗状和花絮状分枝。  相似文献   
2.
将蜡蚧轮枝菌Vp菌株在PDA培养基上23℃黑暗培养,分别于第5、15、20、25、30天后采收。将不同时间采收的分生孢子置于2%葡萄糖培养液内培养,16 h后检测其萌发率,结果表明,采收于第5天和第15天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达到89.76%和94.98%,显著高于采收于第25天(30.27%)和第30天(6.12%)的孢子的萌发率;在PDA培养基培养5 d和15 d的分生孢子在相同浓度下对温室白粉虱的致病力分别达到83.40%和74.44%,显著高于培养了30 d的分生孢子的致病力(8.76%)。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不施用农药就能够达到增产增收、保证稻米的优良品质的目标,2020年在扶余市得胜镇临河村进行了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示范结果表明,赤眼蜂投放田卵寄生率远高于农户用农药氯虫·噻虫嗪+柯朗助剂 自防田,水稻枯鞘率即株防效与农户 自防田无明显差别,说明投放赤眼蜂防治与化学农药防治都能有效控制二化螟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数千年蝗灾发生为害的历史,建国初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科研人员和广大群众的努力下,提出并实施了“改治并举”的策略,改造东亚飞蝗发生基地近2/3,同时大规模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初步形成了以改造蝗虫发生基地为特色的蝗灾治理技术体系,经过长期实践,蝗灾得到有效遏制,保障了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利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和绿僵菌Metarhizium spp.等微生物的治蝗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生态控制(改造蝗虫发生基地)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辅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蝗灾治理技术体系,并走在国际前列。该技术体系的长期大规模应用,不但在有效防治蝗灾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避免大规模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也在支援国际蝗灾治理中做出了贡献。最后对未来蝗灾治理的关键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Bj085-1菌株分生孢子配成1.1×104~1.1×108孢子/mL的5个处理浓度,以京郊尚未喷药的温室采集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试材,采用点滴法对其2龄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浓度为1.1×104孢子/mL的Bj085-1分生孢子对烟粉虱若虫的LT50为11.568 d,且随浓度增加其杀虫速度加快。浓度增至1.1×106孢子/mL时,杀虫速度最快,尔后,随着浓度增加速度又有所下降。此外,将Bj085-1菌株经大米培养基培养所得分生孢子配成1.1×107孢子/mL的处理浓度,分2次(间隔7 d)对田间置于纱笼罩栽植的清洁番茄苗上3个不同虫口密度的烟粉虱若虫进行低量喷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Bj085-1菌株对室外笼罩中的烟粉虱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生物农药防治韭蛆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栋  张思聪  张龙 《植物保护》2005,31(1):82-84
对3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和2种生物农药对韭蛆田间防效进行了初步评价。春季试验结果表明,10%高渗烟碱水剂1000倍液防效最好,达70.0%以上;7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和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次之;而5%卡死克乳油800倍液和5%抑太保乳油1000倍液的防效较差。将春季试验药效较好的3种农药用于秋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高渗烟碱水剂1000倍液和7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防效较好,特别是10%高渗烟碱水剂的防效达到79.8%,几乎与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相当。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的防效较差,仅为69.2%。  相似文献   
7.
 以平邑甜茶继代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NAA、IBA、ZT和6-BA作用下组培苗的生长、内源多胺(PAs)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添加0.02 ~ 1.00 mg·L-1的NAA或IBA后,外植体鲜样质量增加率和蛋白质含量以及多胺含量和一氧化氮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浓度在0.10 ~ 0.50 mg·L-1 时增加最高;同样浓度下,NAA处理的外植体鲜样质量增加率和腐胺含量高于IBA。在0.08 ~ 4.00 mg·L-1范围内,随着ZT或6-BA浓度的升高,外植体鲜样质量增加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多胺含量和一氧化氮含量均逐渐升高;同样浓度下,6-BA处理的外植体鲜样质量增率和腐胺含量高于ZT。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组培苗生长与促进内源PAs和NO的生成相伴随,组培苗生长动态与内源多胺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镁肥在哈密瓜(Cucumis melo L.)上的施用效果,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设置处理Ⅰ(不施镁肥)、处理Ⅱ(纯镁30 kg·hm-2)和处理Ⅲ(纯镁60 kg·hm-2),研究不同施镁水平对哈密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镁肥施用量的增加,哈密瓜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处理Ⅱ哈密瓜产量最高,为72 086.85 kg·hm-2,较处理不施镁肥增长8.81%。(2)随着镁肥施用量的增加,哈密瓜维生素C含量和糖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处理Ⅱ的哈密瓜维生素C含量和糖度较处理Ⅰ的分别增长19.63%和3.69%。(3)不同施镁水平对哈密瓜地土壤p H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明显,处理Ⅱ的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较试验前增长2.63%、63.41%、58.76%、18.04%、64.09%、75.81%和207.71%。因此,适量施镁肥(纯镁30 kg·hm-2)不仅能提高哈密瓜产量和品质,还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氟苯尼考纳米乳(FFNE)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本试验以氟苯尼考溶液(FFSol)为参比制剂,以30 mg/kg剂量给大鼠灌胃和肌内注射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5、1、2、4、8、12、24、36、48、72 h采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氟苯尼考含量,利用DAS 2.0软件计算房室模型与非房室模型条件下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在两种给药方式下,FFNE与FFSol在大鼠体内均符合二室模型。灌胃给药后,FFNE与FFSol在房室模型条件下AUC_((0-∞))分别为1 085.047和2 176.490 mg/L·h,半衰期分别为10.566和13.687 h,FFNE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87.4%。肌内注射给药后,FFNE与FFSol在房室模型条件下AUC_((0-∞))分别为1 530.55和3 243.338 mg/L·h,半衰期分别为7.533和13.335 h,FFNE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11.9%。结果表明,FFNE通过灌胃和肌内注射给药在大鼠体内分布较广,灌胃相对肌内注射吸收差,消除快。将氟苯尼考制成纳米乳剂后促进了氟苯尼考的吸收,氟苯尼考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顺应"工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要求,根据动物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出了"123"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搭建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打造"三能型"师资队伍、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三级监督、三方联运"的监督保障体系等方面着手,对动物医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并付诸实践,使动物医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