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ODIS地表辐射率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地进行研究,分析了2001—2013年生长季(4—10月份)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草原和荒漠草原4种草地类型植被覆盖度(fv)的时空变化特征,用变异系数(C_v)衡量各类草原f_v的变化程度,并结合气象和放牧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放牧)对草地f_v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各类型草原f_v均表现为由东向西递减的规律,同类型草原年际间fv呈不显著波动变化。研究区多年f_v的Cv结果表明有78.66%地区属脆弱和很脆弱水平,其中典型草原和沙地草原属脆弱级别,而荒漠草原属很脆弱级别,只有草甸草原属稳定级别。降水量对f_v的影响较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温度对fv的影响较小,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牲畜养殖数量对f_v影响较大,锡林郭勒盟草原的适宜综合牲畜养殖数量为39只/km~2(以标准羊计)。  相似文献   
2.
以2013年10月-2014年9月连续观测的CO2通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科尔沁草甸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E)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NEE日变化季节差异明显,生长季变化幅度大,净CO2日吸收速率7月>8月>9月>6月>5月;生长季内,NEE主要受控于叶面积指数和光合有效辐射。NEE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的关系可用直角双曲线方程来描述,拟合得到的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α为0.0015 μmol CO2/μmol PAR,最大光合速率Pmax为0.65 μmol CO2/(m2·s)。叶面积指数(LAI)对NEE的影响可由分段函数表示,当LAI>3.08时,表现为渐进饱和型,且LAI越大NEE对PAR的响应越明显;当高饱和水汽压差(VPD)在1.5~2.0 kPa时,光合作用开始降低,NEE明显受到VPD值的抑制;短暂强降雨(累计降雨量>40 mm/d)对昼间NEE有一定的抑制,而持续低强度降雨(降雨时长>15 h)对夜间NEE存在激发作用;夜间NEE随土壤温度呈指数增长,温度敏感系数(Q10)为2.63。  相似文献   
3.
基于SWAT模型的内蒙古闪电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闪电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闪电河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模拟,模型采用1962~1975年月径流资料进行参数率定,将1986-2001年作为模型的检验期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实测与模拟的逐月流量总体较为接近,率定期和验证期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均大于0.60,实测与模拟的月流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5以上,率定期的多年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验证期的模拟误差相对较大,超过12%。总体来看,SWAT模型参数经多次率定之后,能够较好地模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径流过程,在同类地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模拟过程中,对于降水量突然增大的月份,SWAT模型对月径流量的模拟结果往往超过实测值一倍,直接导致整个模拟过程的误差偏大。然而,模拟值与降水量在年内分配上却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降水偏大的月份径流量敏感性大。同时,SWAT模型模拟径流结果受参数影响很大,调整融雪参数值,模拟精度在原有基础上相对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圣微  韩永婷  刘璐  杨林  雒萌  方科迪  章骞 《农业机械学报》2024,55(6):178-185,201
为提高灌溉农田中灌溉水体的识别精度,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作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对地表水体提取模型(WatNet)进行改进,得到MWatNet模型并提取灌溉水体。采用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F1值等水体提取精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地表水体提取模型(MWatNet)在解放闸灌域农田灌溉水体的提取上具有较好的识别精度,模型总体精度达到96%,平均交并比达到83%,F1值为80%,实地调研验证准确度为85.7%;对比原WatNet、水体语义分割模型(Deeplabv3_plus)和水体提取模型(Deepwatermapv2),MWatNet在灌溉水体提取的连结性、剔除道路和城镇干扰等方面,均表现出更好的效果和模型运行效率。利用该模型可以实现灌溉水体定量化表征,为灌溉用水调度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放牧对典型草原区土壤水分及其对降雨响应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放牧对典型草原区土壤水分及其对降雨响应规律的影响,通过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设置试验,对禁牧区和放牧区5cm、10cm、15cm、30cm层土壤体积含水率和降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分析表明:放牧会导致草原地上生物量减少,植被抑制土壤蒸发的作用减弱,降雨转化率降低;放牧会破坏0~15cm层植被根系,根系吸水能力减弱,上层土壤水分向下运移,从而放牧区0~15cm层含水量小于禁牧区,30cm层却大于禁牧区;禁牧区与放牧区5cm、10cm和15cm层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相似,单次或累积降雨量大于10mm时,土壤含水量即有显著增加,但会因干旱间隔(两次降雨事件之间无降雨日数)时间的不同而变化,禁牧区含水量更加敏感,增加幅度较大;禁牧区30cm层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有滞后现象,单次降雨量大于30mm或累积降雨量大于20mm且干旱间隔时间≤3d时,才有显著增加,放牧区30cm层只在干旱间隔较短(≤2d)的连续大降雨后有明显波动;禁牧区0~30cm层土壤水分的增加都与降雨量、降雨强度极显著相关,放牧区0~15cm层与降雨量极显著相关,0~10cm层与降雨强度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河口水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分析水库生态系统的污染来源和水环境的营养状况,本文对大河口水库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含量的分布特征,碳同位素(δ13C)、氮同位素(δ15N)和C/N值的组成进行分析,探讨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结果表明:大河口水库表层沉积物以远源搬运的风成沉积物为主,TOC含量在1.38%~3.52%,平均值为2.34%;TN分布范围在0.06%~0.21%,平均值为0.11%;δ~(13)C分布范围在-2.69%~-2.41%,平均值为-2.54%,δ~(15)N范围在0.19%~0.54%,平均值为0.39%。通过端元混合模型对沉积物有机质来源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表明,陆生C3植物、土壤有机质和淡水水生植物是大河口水库沉积物有机质的3种主要来源,其中陆生C3植物贡献最大,其次是土壤有机质,个别断面有淡水水生植物来源。研究表明,大河口水库整体的初级生产力不高,有机质来源组成差异较小,有机质来源大都为外源。  相似文献   
7.
放牧对干旱半干旱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放牧是全球草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人为干扰因素之一。为了解放牧对草原群落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影响,以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在2015—2017年调查了26个不同放牧条件点的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和群落结构,分析了二者在不同放牧条件和高程下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遥感日降水数据,讨论了降水在不同放牧条件下对草地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禁牧点植物高度不同高程梯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放牧点植物种类G_3和G_1,G_2存在显著差异。随高程梯度的增加,植物种类先升高后降低,高程为860~1 100 m放牧点植物高度、植物种类和AGB要小于禁牧点,而放牧点在较高高程长势较好;(2)无论禁牧还是放牧,植物高度同AGB的积累均呈显著正相关且放牧点相关性更大,植物种类与AGB的相关性明显低于植物高度与AGB的相关性,放牧对AGB积累的影响更显著;(3)不同放牧条件改变AGB与降水量的关系,但不改变植物种类与降水量的关系,放牧条件下植物种类与降水量的关系与生长期降水量的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的沙壕渠控制区作物种植结构与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套灌区作物种植分类是在河套灌区进行灌溉农业研究的基础,但是仅利用遥感影像提取作物种植结构及种植面积时其精度远远不够,往往难以满足农业遥感在应用上的需求。通常多利用多元影像融合、多时相遥感影像以及遥感影像结合地面采样点来进行作物分类,以提高分类精度。本文以河套灌区内部的沙壕渠控制区为试验区,采用TM遥感影像,以实际地面采样点作为感兴趣区创建训练样本,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成功提取了小麦、玉米、葵花及其他作物的种植结构及种植面积,分类总体精度达到了85.87%,Kappa系数为0.769 6。  相似文献   
9.
地物光谱数据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同物异谱”或“异物同谱”现象。以科尔沁沙地典型沙丘-草甸相间区域为研究区,以野外实测沙丘植被光谱数据为基础,利用最小距离法、光谱相似角度、光谱相关系数和光谱信息散度4种光谱匹配算法,对去噪后植物光谱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分析,发现最小距离法可以区分出本区沙丘典型植被。在此基础上,对光谱导数进行匹配分析,发现光谱相似角度和光谱相关系数识别效果增强明显,二阶导数光谱特征匹配度甚至出现了多个负值。最后选取TM1、TM2、TM3和TM4波段植被光谱数据做同样处理,证实TM2、TM4波段能够提高识别精度;同时,基于统计学基础分析单波段基础信息,发现单波段所包含信息量依次为TM1> TM4>TM2>TM3,综合考虑TM1波段内各植被光谱反射率特征曲线重叠严重和单波段植被光谱特征匹配度结果,认为TM4波段为该地区植被物种识别的首选波段。  相似文献   
10.
以沧县、献县、泊头和黄骅为研究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特色果品种植区的表层1470个样点土壤全量Cu、Zn、Pb、Ni、Cd、Cr、Hg、As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除Hg、Cr、Pb外其他5种元素的最大值均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说明研究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变异系数分析表明,Cr最小,为0.10;Hg最高,为0.40。8种重金属之间均为1%水平显著正相关关系;块金效应分析结果显示Ni和Cr空间相关性较强,而其余6种重金属则呈现中等强度空间相关性。而从变程来看,Cd最大,为108.80 km,说明该元素与土壤母质关系密切,Cr最小,仅为25.99 km,说明该元素空间自相关距离大于取样间隔距离。8种重金属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整体呈现西部高于东部的特征;其原因除母质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如工业发达、交通尾气和农药化肥施用等也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